科研产出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方法比较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反映作物生长状况和进行产量预测预报的主要指标之一,对诊断作物生长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为大面积、快速监测植被LAI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结合田间同步实验数据,探讨不同方法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的能力。介绍了支持向量机、离散小波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四种LAI反演方法。分别利用上述四种方法构建冬小麦LAI反演模型,并对不同算法反演的LAI模型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非线性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对冬小麦LAI估算能力最强,反演值与实测值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823 4、均方根误差为0.419 5。离散小波变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都是基于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其多元变量回归分析对LAI估算能力相近,决定系数分别为0.697 1和0.692 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05 8和0.554 1。连续小波变换法回归模型精度最低,不适宜直接用其小波系数来反演LAI。结果表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最适宜用于研究区域的冬小麦LAI反演。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高光谱 支持向量机 小波变换 主成分分析


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无线水质参数监控预警终端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无线水质参数监预警控终端,实现对水温、溶氧量、pH值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对水质参数的在线采集、本地存储、显示、远程传输和预警报警功能;采用ATmega128A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电化学型传感器为采样模块,GPRS网络进行远程通信;通过休眠、部分模块断电等方式降低能耗,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水质参数预警机制,预警估计值与实际值偏差在1个单位以内;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精度在满量程的3%以内。


外源施加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狼尾草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狼尾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外源施加褪黑素,观察测定NaCl胁迫下狼尾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萌动种子体内的抗逆酶活性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狼尾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300和5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效果比较明显。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狼尾草胚根的直径,起到了壮根的作用。NaCl胁迫下褪黑素处理组的平均干重显著高于非褪黑素处理的组别,表明褪黑素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另外褪黑素提高了种子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助于抵抗盐胁迫逆境造成的渗透伤害;提高了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SOD、POD和CAT),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有效防止了胁迫产生的多余活性氧所造成的过氧化伤害。综合以上数据,褪黑素具有提高狼尾草抵抗NaCl胁迫逆境的作用。


昆虫海藻糖及其合成酶基因的特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藻糖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昆虫、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大量生物中。它不仅可以作为昆虫的能量来源,而且在抗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海藻糖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目前细菌、真菌和植物中都已经被发现和克隆,但其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主要通过海藻糖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在脂肪体中催化合成。TPS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序列一般都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TPS和TPP,分别对应着酵母中的Ots A和Ots B基因。昆虫海藻糖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与昆虫的多项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海藻糖合成酶有可能成为控制害虫的新靶标。
关键词: 海藻糖 海藻糖合成酶 海藻糖-6-磷酸脂酶 基因克隆


不同灌溉模式对日光温室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适宜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西瓜稳产优质栽培的灌溉模式,以武威市当地传统灌溉模式为对照,设置了两个处理:T1,控制各个生育期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率下限、上限;T2,仅控制土壤相对含水率上限,研究西瓜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灌溉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个茬口的栽培中,在伸蔓期和成熟期控制土壤相对含水率下限(70%、65%)可在不显著降低西瓜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控制土壤相对含水率下限和上限的T1处理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1.85%;同时,控制土壤相对含水率能够明显提高西瓜主要风味物质可溶性糖的含量。


普通小麦TaTP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具有TPR基序的蛋白质被认为能够介导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过氧化物酶等蛋白质的运输、信号传导和蛋白质折叠等。为了在小麦分子育种研究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中克隆得到1个TPR类基因,命名为TaTPR1。该基因ORF长度972bp,推测编码包含32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4.9kD,理论等电点为5.89。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在142~207区和207~274区分别含有TPR类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TPR_16和TPR_11)。进化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TPR1基因与粗山羊草AtTPR15基因、乌拉尔图小麦TuTPR15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蛋白相似度分别为91.28%和91.55%。Real-time PCR表达特性分析显示,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在根、茎、叶中均表达;幼苗期茎中表达量较高,随幼苗的生长,茎中表达量上调显著;该基因表达受高盐的强烈诱导,也受水分、低温和外源ABA胁迫诱导。
关键词: 小麦 TaTPR1 序列分析 非生物胁迫 荧光定量PCR


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多姿态害虫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野外诱捕害虫的姿态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害虫的自动识别与计数仍然是一个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纹理等与形态无关的特征相结合和利用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多姿态害虫分类方法。通过对目标害虫图像进行不同颜色空间特征、基于统计方法的纹理特征和基于小波的纹理特征的提取,构建了6组不同组合的特征向量。将10阶交叉验证的识别率作为适应度函数值,利用遗传算法对各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筛选。最后利用基于有向无环图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多姿态害虫进行识别和特征组选择。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最多可以使特征向量维数降到原来的38.89%,基于HSV三通道颜色图像的小波纹理特征组在建模时间和平均准确率方面都表现最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多姿态害虫分类特征选择。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害虫分类 多类支持向量机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1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花11(区试代号京农10品16)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常规冬小麦新品种。2006年配制单交组合,其母本为国审小麦新品种京冬17,其特点为矮秆、大穗大粒、高产稳产;父本为长6452。配置该组合目的是在保留京冬17号原有高产稳产特点的同时,选育出抗寒性和分蘖力好的新品种。2007年利用该组合花药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株系筛选。2008-2009


寄生蜂调控半翅目害虫粉虱和蚜虫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翅目粉虱和蚜虫是农业上两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可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经济作物等,并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一类种类繁多、寄生率高且对环境无威胁的天敌昆虫,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粉虱、蚜虫的绿色防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控害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寄生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迫切了解寄生蜂对寄主的作用机制。目前,对以果蝇为代表的模式物种以及鳞翅目昆虫及其寄生蜂的研究较为完善,而对其他目害虫寄生蜂的调控机制认识较少。文章以半翅目害虫粉虱、蚜虫和其寄生蜂为研究对象,从免疫系统、生长发育以及能量代谢3个方面对寄生蜂调控寄主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半翅目害虫的寄生蜂研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