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玉米碳酸氢铵秋施效应及其增产机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旱地玉米春季干旱难捉全苗和碳铵播前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碳铵秋施试验。结果表明,碳铵秋施可明显地改善上述情况,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就其增产机理进行了分析。


卵形异绒螨的形态和生活史研究(真螨目:绒螨科)
《昆虫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ovatumZhangetXin,1992是我国北方地区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1877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该螨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内越冬。在年平均温度13.7℃条件下,其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平均为220.8d、19.5d、22.0d、12.0d、13.0d、13.0d和59.0d。另外,本文还对卵形异绒螨主要虫态的形态和习性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梨树在自然水分亏缺下的生理反应
《园艺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1996年对梨树在自然水分亏缺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的主要水分生理参数、气孔相对开张度(RSOD)、蒸腾速率(Tr)和光合速率(Pn)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梨树属于低水势耐旱类型,在自然水分亏缺下,其叶水势(ψw)显著降低,膨压(ψp)明显增高,而RSOD、Tr和Pn则无显著变化。梨树具有明显的渗透调节和一定的弹性调节作用,在中度水分亏缺下,其渗透调节能力△π100或△π0分别为0.44MPa和0.77MPa,弹性调节能力△|β|和△εmax分别为2.78和3.19。另外,在自然水分亏缺下,梨树叶片还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反映在基本无变化的膨压消失点的相对含水量(R0)、叶表面水分散失率(WL0)和明显高于CK的一定ψw下的相对含水量(R)值以及无灌溉园较高的εmax或|β|等方面。
关键词: 梨树;自然水分亏缺;水分生理参数;渗透调节;弹性调节


山西嗡蜣螂属一新种及婆鳃金龟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金龟总科)
《昆虫分类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记述山西省金龟科嗡蜣螂属1新种:中华嗡蜣螂Onthophagussinicus,sp.nov.及鳃金龟科婆鳃金龟属2新种:五台婆鳃金龟Brahminawutaiensis,sp.nov.;粗婆鳃金龟Brahminaruid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及山西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
关键词: 鞘翅目,金龟总科,嗡蜣螂属,婆鳃金龟属,新种,中国


油菜下胚轴高频率植株再生因素研究
《作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关油菜的组织培养已有许多报道,但多局限于采用不同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对于影响外植体高频率再生的诸因素未作系统分析。在油菜的基因转化中外植体的来源和再生方式都直接影响着转化效果。根据Mukhopadlyay(1992)等人和Radke(1992)的工作,下胚轴是较好的外植体来源,而直接成苗的再生方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种质的遗传特性。我们对芥菜型油菜下胚轴高频率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油菜基因转化工作中高效外植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用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左右,最高达60%以上。愈伤组织转化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70%。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一般在30%左右,最高达60%。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DNA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实BT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棉株的基因组中,且遗传给后代植株
关键词: 棉花,下胚轴,出愈率,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