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渗水地膜与旱地农业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对地膜物料结构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单向渗水原理,设计并发明了渗水地膜。渗水地膜具有保温、调温、渗水、保水、微通气等多种功能,可使半干旱地区发生频率为70%左右、年累计量为100~150mm的小雨量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旱地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粮食作物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增产157%~383%,比无覆盖的增产1倍以上。

关键词: 渗水地膜,小雨,孔隙,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季覆膜对旱地谷子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谷子生产中捉苗难,产量低的问题,将地膜覆盖保水的优点纳入旱地谷子的增产技术体系,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项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为谷子捉全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可改善谷子的生理代谢,促进谷子大幅度提高产量,试验研究为旱地谷子的增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谷子,旱地,覆膜,土壤水分,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磷、钾进行了研究,并对6年的玉米产量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后,0~20cm土层速效磷比常规耕作玉米种植区平均低63.88%,加大磷肥用量是免耕覆盖持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土壤速效钾玉米种植区免耕覆盖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平均高25.64%,20~50cm土层基本无差异。速效钾的增加既是高产的基出,也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重要因素。休闲地的变化趋势与玉米田基本一致。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减小,周期以3~4年为宜。

关键词: 免耕,覆盖,土壤养分,免耕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生物技术从优质枣苗的脱除类菌原体(MLO)到启动组培技术、增殖培养技术、生根培养技术、组培苗无土栽培技术和温室营养钵栽培及室外炼苗大田绿叶移栽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完成了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开发研究。结果生根率达到94%,大田绿叶移栽成活率达到98%,枣苗当年生长高度达到40~80cm,第二年生长高度可达到115~180cm。该项技术对于长期以来红枣生产中遇到的繁殖慢、品质差、枣疯病日趋严重三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枣,工厂化育苗,类菌原体脱除,绿叶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蔬菜生产潜势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旱地蔬菜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了旱地种植蔬菜的对策,并且利用研制出的渗水地膜设计出了渗水地膜育苗、降解性渗水袋移栽、宽幅地膜穴载、渗水地膜覆盖地沟、渗水膜建造旱地温室等一系列旱地蔬菜种植模式.经过对旱地烟草等作物的渗水覆盖试验证实了渗水地膜在旱地覆盖的增产效果.经过对旱地蔬菜种植观测试验也看到了旱地蔬菜生产的前景.参5.

关键词: 蔬菜 旱地 渗水地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平地果园微地形打孔集流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山西省隰县旱塬区旱平地果园进行了打孔微地形集流以提高大雨利用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76.5mm的降水发生后,50cm深孔洞的水平有效保水半径为60cm;孔心处40cm~60cm土层内大雨的有效保存率比对照提高了36.2%。微地形打孔集流是增加雨水深层入渗比例和提高大雨利用率的适用新技术。

关键词: 集流,打孔,果园,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旱塬地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位于晋西南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隰县旱地进行了渗水地膜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覆盖比较,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增产38.3%,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生育期0~10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天然降水的水分粮食生产效率达到23.25kg·mm-1·hm-2;当气温在35℃以下时,渗水地膜与常规微膜具有相同的增温效果,当气温在35℃以上时,渗水地膜下的增温速度明显减慢;玉米生育期株高、茎粗、鲜重、叶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等指标都明显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好。

关键词: 渗水地膜,微孔,小雨,玉米,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播期和品种的关系

植物保护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播期和品种关系密度。1997年试验6个播期,发现7个品种在6月5日、4月15日、4月25日、5月25日播种的发病均较轻,而5月5日、5月15日播种的发病重。参试的7个品种发病差异很明显,Sh22×京404、中玉5号抗病性比较好,晋单34号和H9601较耐病,而中玉4号、新唐抗5号、自选系×黄早4均属感病类型。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播期,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增产潜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麦43号为材料,对3种覆膜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其产量为地膜穴播>条播盖苗>膜侧条播>露地条播(对照)。覆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高峰期比对照提前,地膜穴播和膜侧条播小麦增产潜力大,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灌浆速度等生理指标都显著高于条播盖苗和对照。

关键词: 冬小麦,覆膜,光合特性,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采后果肉软化的生化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园艺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枣采后在软化过程中,果肉淀粉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上升,原果胶含量减少,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下降;果肉薄壁细胞内含物减少乃至降解成丝状,细胞壁中胶层降解,相邻细胞分离,细胞壁保留。半红期采收的鲜枣采后果皮能够继续转红,果肉的软化发生在果实全红之后,果肉颜色的变化可指示果肉软化的程度。

关键词: 枣;软化;淀粉;果胶;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