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青贮玉米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生物产量和适宜收获期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2007

摘要:以中北410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取样化验植株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和植株质量,以进行植株养分含量和质量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粗蛋白含量随生育期延迟趋于降低;粗脂肪含量则随生育阶段推进而增加,到乳熟期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粗纤维含量在乳熟期前变化不大,之后含量增加;植株生物产量在乳熟期前,随生育期延长,质量增加,之后开始减少。种植青贮玉米最适宜收获时期是在玉米籽粒乳熟期。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营养成分 生物产量 收获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素对蔬菜产量的影响及钾的吸收特性、利用率的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在土壤钾素含量中等偏下的宝坻区和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研究了钾肥对27种蔬菜产量的影响及钾素的吸收特性、利用率。在宝坻区施用钾肥可使蔬菜平均产量增加9.4 t/hm2,增产率21.8%,增收5 055.5元/hm2;在第六埠村施钾平均产量增加7.2 t/hm2,增产率19.2%,增收8 692元/hm2。叶菜类钾素吸收量较低,吸收趋势是叶菜类〈果菜类〈根菜类〈根茎类。蔬菜钾肥平均利用率26.93%,果菜类30.18%>瓜菜类28.81%>根茎类25.83%>叶菜类22.91%。

关键词: 蔬菜 钾肥 产量 吸收量 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种子行业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发展对策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花育13号的选育

作物研究 2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粳稻新品种花育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等。花育13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利用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的中、晚稻新品种,具有优质、优味、高产、稳产、抗病、耐盐等特点;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在京、津、唐等地区适于作春稻,在冀南、鲁、豫等地区适于作麦茬稻;产量水平在9000~9750kg/hm2。

关键词: 优质 优味 高产 耐盐 花药培养 花培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临县木枣贮藏保鲜试验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07

摘要:以山西临县木枣为试材,采用0.015mm微孔袋与0.03mm、0.04mm和0.05mm厚度PVC透湿袋进行贮藏保鲜包装试验,并在0.03mmPVC透湿袋中放置珍珠岩型脱乙烯剂2g、3g和5g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孔袋包装比PVC透湿袋包装枣果硬果率明显地得到了提高。试验同时还发现,在0.03mmPVC透湿袋中放置珍珠岩型脱乙烯剂,虽然对果实硬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可明显地降低枣果腐烂率。

关键词: 木枣 微孔袋 PVC透湿膜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对粳稻品种两杂交后代F1、F2、F4代垩白性状研究分析表明,其垩白米率呈连续分布,但不呈正态分布;两“无垩白/高垩白”组合F2代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值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组合“越光/C602”F4代有4个分布不均的峰,组合“花育409/C602”F4代有两个峰,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两低垩白“花育560/津原5”组合F2、F4代分布曲线比较单一,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三组合后代垩白广泛分离,不同世代无或低垩白频数分布一致,表明该性状受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因此,选育无垩白或小垩白品种作亲本可改良杂交稻垩白。

关键词: 粳稻 遗传 F1、F2、F4代 垩白性状 频数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育肥猪脑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养猪 2007

摘要: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津单2的选育经过及配套栽培技术

天津农业科学 2007

摘要:概述了玉米新品种津单2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品比试验表明,津单2号平均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0.6%,具有优质、抗病、适应性广、高淀粉(74.51%)的特点,是一个很有推广前途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菜花精品津雪88

农业知识(瓜果菜)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

天津农业科学 2007

摘要:通过多年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鉴定,提出了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以及品种抗性评价。

关键词: 稻瘟病 鉴定技术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