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土壤中残留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环境化学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前处理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壤样品中残留的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分析,样品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和86%,最小检测浓度为0.1mg·kg~(-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对硫磷 甲基对硫磷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幼苗膜脂过氧化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PEG模拟的干旱处理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减少,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高,超过一定限度后则降低;复水后,RWC、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SOD、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抗旱性较强的杂交种及其母本比抗旱性较弱的杂交种及其母本RWC下降幅度小,SOD、CAT活性高,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这说明膜脂过氧化伤害与保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母本对杂交种的保护酶活性和抗膜脂过氧化伤害能力的影响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高粱的青霉颖枯病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衰”是高粱生产和育种上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性病害。经4年研究证明它是草酸青霉(Penicilliem axalicum)和纤细交链孢霉(Allernaria allernala)于初花期浸染而引起的一种高粱穗部病害。主要症状是颖壳及与其连接的枝梗组织坏死,阻止了养分、水分向上输导,造成籽粒秕瘦变小。一般减产10%以上。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高粱新病害,定名为高粱青霉颖枯病,此病在初花期用多菌灵防治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高粱 颖枯 病原鉴定 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纤细交链孢霉(Altermaria alterna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播谷田杂草及其化学防除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1—1984年作者对山西省复播谷田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明确了优势种,在此基础上,对47个除草剂进行了品种、剂型和混用试验,筛选出复播谷田最有效的除草剂阿杀混剂(阿特拉津和杀草丹混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tfdA基因获得可遗传的抗2;4-D棉株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CSCD

摘要:本试验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17—2与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栽培种晋棉7号等的下胚轴切段共培养,将2,4-D单氧化酶(tfdA)基因导入棉花愈伤组织细胞,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形成转化再生棉株。经GUS、NPTⅡ检测和DNA分子杂交(SouthemBlot)证实:tfdA基因已导入转化棉株,子代2,4-D药效试验表明抗药性良好,已获得可遗传的抗2,4-D棉株。

关键词: 棉花,2,4-D单氧化酶基因,农杆菌,遗传转化,2,4-D抗性

二角对称稀土配合物的配位场计算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双层点电荷配位场(DSCPCF)模型和不可约张量方法,系统地推导了D_2对称场中f~N(N=1—13)组态各支谱项~(2S+1)L_J(J=0—8和J=1/2—15/2)的配位场微扰矩阵元,讨论了二角场(D_2,G_(2v))中不同配位数(5—12)的DSCPCF参数A_m~k的具体表达式及其在较高对称场(D_4,C_(4v),D_(2d),D_(4d),D_(2h),D_(4h)和O_h)中的约化行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程序DSF.D适用于二角、四角及其立方对称场任意配位数的稀土配合物的光谱解析。

关键词: 二角场 稀土配合物 配位场计算 光谱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植物学报 199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常规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水平观察了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SSA-1 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高粱SSA-1 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两种生殖类型的单核胚囊经3 次有丝分裂形成7 细胞(8 核)的成熟胚囊,由卵细胞、2 个助细胞、2 个极核和3 个反足细胞组成。反足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形成由20—30 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此外,还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多孢原和多胚囊现象。在未授粉情况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典型的禾本科类型单子叶胚。经切片统计表明,SSA-1 的无融合生殖频率为42% ,证明该系为一兼性无融合生殖系。文中还讨论了SSA-1 无融合生殖过程的特点。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无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高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交后代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小麦的近缘种属中,存在着巨大的基因资源有待开发。其中人类利用较多的物种如天蓝偃麦草对三锈免疫、高抗黄矮病并且抗逆性较强;而簇毛麦则对白粉病免疫、抗全蚀病、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利用小麦、天蓝偃麦草及簇毛麦进行三属间杂交,可以把这两个野生种的有利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去。目前.国内外已经获得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小麦与其近缘种属的三属杂种。Fernandez在小麦-黑麦-大麦三属杂种的后代中选出带有大麦及黑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Ortiz则在小麦-偃麦草-山羊草的三属杂种后代中进行相互易位的筛选,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间杂交的研究前人尚未做过,现初步报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5-1990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CSCD

黄土高原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6—1990年在陕西、山西两省进行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综合防治的研究。在化学防治基础上,采取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蓄积天然降水、作物轮作倒茬、使用化学除草剂铲除田间杂草等生态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药物灭鼠可迅速将害鼠密度降至防治阈值(3.1只/公顷)以下,其他几项生态措施对害鼠种群数量恢复亦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了连年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的弊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甘肃鼢鼠 中华鼢鼠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