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诱变新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综述国内外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简要介绍了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 石蜡油-EMS花粉诱变 离子束注入 花粉辐照 空间诱变 小麦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输卵管囊肿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用病鸡的输卵管囊肿液中脱落的上皮细胞感染SPF鸡胚及BHK21、Vero、L929细胞,观察3~10 d鸡胚死亡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结果为SPF鸡胚感染后盲传15代,1~11代基本无鸡胚死亡,12~15代鸡胚有死亡。细胞感染后第1代可见到CPE,敏感性L929>Vero>BHK21细胞,被感染的细胞及卵黄膜(第4代起)CF呈阳性;电镜观察到胞浆中有衣原体;Giemsa染色光镜下可见包涵体颗粒;碘染色及磺胺嘧啶敏感试验均呈阴性;病毒学及细菌学检测阴性;雏鸡感染试验阳性;病鸡肝、脾、输卵管等组织病理变化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衡量畜牧业生产(牧区)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衡量畜牧业(牧区)生产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是一项采用软科学的方法,试图从整体上解决衡量畜牧业(牧区)或草原畜牧业生产绩效的一整套"软件"。其研究对象为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评判时分全国、省(自治区)、旗(县)三个层次。所研制的"草原畜牧业标准化综合评判系统"采用了系统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向日葵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油用向日葵品质形成的规律,设品种、播种期、密度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因素对油用向日葵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10~22 d;籽粒中亚油酸含量从开花~花后10 d缓慢增长,10~20 d有所下降,以后缓慢上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亚油酸含量占粗脂肪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油酸含量变化与亚油酸含量正好相反;亚麻酸含量呈递减趋势,花后20 d左右下降至0.5%,花后25 d左右下降为0。棕榈酸含量也呈递减趋势,硬脂酸含量从开花至花后15 d左右,呈上升趋势,花后15~35 d,缓慢下降。高油品种(P45)棕榈酸含量高于其它品种,而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在品种间差异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酵母培养物在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稳定瘤胃内环境,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张连忠,2009),同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