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Ⅰ异黄酮含量及与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
《大豆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247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布范围(416.2~6808.2μg/mL);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648**);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颜色也具有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酶活及日粮养分48h降解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12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100,200和300 m g/kg丝兰皂甙的饲粮,研究了不同水平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素酶、总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全混合日粮有机物(OM)、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48 h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绵羊瘤胃内的总脱氢酶平均活性依次为95.62,97.36,99.48和101.54 U/mL,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第4组总脱氢酶活性提高了6.2%;纤维素酶平均活性第2、3和4组分别较对照组(44.66 U/mL)提高了5.2%,8.5%和16.7%,其中第4组同1、2组相比达显著水平(P<0.05),第1、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2、3、4组OM瘤胃48 h降解率分别为59.90%,62.28%和64.65%,均高于对照组的58.74%,其中第4组高于对照组10.06%,二者差异显著(P<0.05);DM和NDF 48 h降解率均以第4组最高,分别为57.54%和3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7%和13.06%;1~4组ADF 48 h降解率虽有上升趋势,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丝兰皂甙 绵羊 纤维素酶 总脱氢酶 瘤胃48h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三交育种在高纬寒地应用的初探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90年代后,玉米主要以单交育种为主,但双交、三交也有一定的应用。以88-307、88-9040、9030-130这3个自交系组配的优良三交种“边三1号”,具有植株整齐度高、穗较长、偏硬粒型、产量相对较高、能够适应高纬寒地等特点。同时阐述了玉米三交种的杂交方式在高纬寒地的应用,探讨了三交种育种中的几个问题及其优劣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嫩单10的选育和推广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新品种嫩单10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玉米室于1994年以自交系52106为母本,以自交系94-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生育期为118d左右,需活动积温2450℃.d左右。其幼苗深绿,苗势中等,植株根系发达,茎秆强壮,叶色深绿,株型清秀,耐密种植,活秆成熟。在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点。适应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生产区的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同一玉米自交系(品种)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哈尔滨、佳木斯和肇东的3个菌株对Mo17和维27的发病率为0~5%,哈尔滨的菌株对龙抗11的发病率为9.4%。相对比较而言,佳木斯和肇东地区的菌株致病力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鉴定及综合评价
《中国蔬菜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对从国内外收集引进的382份马铃薯资源进行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筛选出40份高淀粉含量种质资源.通过对其抗病性、耐贮性的进一步鉴定,结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得到5份高抗马铃薯晚疫病、耐贮性强、高淀粉含量、芽眼浅的优异马铃薯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