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M生物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探讨
《农技服务 》 2016
摘要:EM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EM是由光合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菌群,使用EM后,能促进动植物生长,当前在食用菌生产中已开始大规模使用,对净化环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重点就EM生物技术在食用菌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及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农场主资源禀赋结构与投资方向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摘要:农业投资是当前一般农户和各类新型主体的投资方向。采用国际贸易领域的绝对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结构理论,分析各类农业部门产业的成本结构和一般农户与工商资本的资源禀赋,根据两者匹配关系确定一般农户和工商资本在农业领域的投资方向。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效选择,资金密集型农业产业是工商资本的可行选择。对于工商资本不适合的农业产业,交易成本较高的用工要转变为交易成本低的用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要转化为资金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绝对优势 资源禀赋 成本结构 农业投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夏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大豆科技 》 2016
摘要: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茎秆。文中就山西南部危害复播夏大豆的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及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的喷药时间为7月10日开始,喷药次数为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4次,防治效果比较好;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豆秆黑潜蝇效果比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式对蜜蜂采集大豆花粉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增加蜜蜂访问大豆花的积极性,提高杂交大豆的结荚率,利用巢内悬挂幼虫信息素和饲喂8-Br-c GMP、豆花糖浆处理蜂群,对照组为饲喂糖浆(1:1)的蜂群。采用收集花粉、摄像观察和荧光定量的方法,对3种处理蜂群的花粉重量、采集蜂数量和Amfor和Ammvl的m 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采用浓度梯度筛选出的400 LEqu幼虫信息素和0.5 mg/L 8-Br-c GMP、豆花糖浆处理蜂群,对照组大豆花粉重量百分比为3.05%,3个处理组分别为10.42%、8.53%和5.99%,400 LEqu幼虫信息素、0.5 mg/L 8-Brc GMP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集大豆花粉的蜜蜂数量百分比,对照组为55.09%,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处理方式均可以提高蜜蜂采集大豆花粉的积极性,提高采粉蜂的数量,增加访问大豆花的机率。
关键词: 蜜蜂 大豆花粉 幼虫信息素 8-Br-cGMP 豆花糖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种园林草本花卉对SO_2的抗性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园林草本花卉(草花)对二氧化硫(SO2)的抗性,为其在SO2污染地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自行设计的密闭静态熏气箱中,采用急性静态熏气法,研究了SO2胁迫下13种常见园林草花植物被伤害症状、显症时间和阈值浓度,从而对其进行抗性分级。[结果]SO2处理浓度高于0.3g·m-3时,大部分材料均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叶尖焦枯,叶片卷曲,出现黄褐色或者黑色斑点及萎蔫等。13种草花中,对SO2高度敏感型植物有飞燕草和孔雀草;中度敏感型有一串红和蜀葵,敏感型的有万寿菊,高抗型的有薰衣草、金光菊,中抗型的有石竹、串白和羽扇豆,微抗型的有毛地黄和鼠尾草。[结论]薰衣草等高抗和中抗的植物可以在SO2严重污染地区使用,孔雀草、一串红等可以作为污染指示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莠去津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莠去津(播后苗前喷药处理)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筛选适宜谷子生产的除草剂最佳使用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25d和40d后,莠去津4 500mL·hm-2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鲜重防效达到83.16%和86.43%,与喷施清水(CK)相比2 250mL·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到54.31%,3 000mL·hm-2次之,因此2 250mL·hm-2是谷子生产中莠去津(播后苗前喷药)使用的最佳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78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15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穗粒重、穗长、穗粗、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2)系统聚类分析将谷子资源分成3类,第Ⅰ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第Ⅱ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第Ⅲ类以东亚、南亚的品种为主;我国种质可划分为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南方型3类型;(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8个性状可作为谷子表型鉴定的主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谷子与玉米实行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秸秆的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表现出了促进生长的作用,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尤其在稀释50倍液处理下,张杂10号茎秆处理下根长增加了33%,叶片处理下芽长增加了20%;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Ⅱ)和ETR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稀释50倍液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张杂10的叶片和晋谷21的茎秆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3个参数均表明张杂10号的叶片和晋谷21号的茎秆水浸提液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谷子秸秆残留的化感物质在适当浓度下会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