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399的选育
《河北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农大399是以[(Torino×河农2552)×农大9516]×石4185为亲本组合,利用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和穿梭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012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测定黄精含片中黄精多糖的研究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15
摘要:目的建立排除黄精片剂中辅料干扰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精多糖含量,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80%乙醇溶液进行醇沉分离,考察反应温度、p H、酶与底物比例及反应时间对酶解反应的影响,验证糖化酶能否水解黄精多糖。结果反应温度58℃、pH4.5、酶与底物比例1:5、反应时间28 min时麦芽糊精完全水解,80%醇沉后在490 nm处测定无明显吸收。采用酶水解法可以准确测定黄精片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加入量无差异(P>0.05)。结论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不水解黄精多糖,对黄精多糖含量的测定不存在干扰,可用于片剂中多糖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棉田水盐及棉花生长动态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初始盐度造墒条件下,滨海盐碱地覆膜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结束后,经雨季淋洗T、D1、D2、D3处理0~40cm土层土壤电导率分别降低了40.60%、37.04%、45.12%、57.56%,0~100cm土层土壤脱盐率分别为33.02%、32.78%、28.19%和34.37%。D3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比T、D1和D2处理降低了98.09%、120.21%、76.34%。产量以D1处理最高(3 156.78kg/hm2),D3处理最低,较D1处理减少了30.25%;T处理纤维品质为B级,优于其他处理(均为C级),不同处理间断裂比强度、伸长率等差异不明显。降水对0~40cm土层内盐分淋洗效果明显,咸水滴灌未对棉花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小麦提前造墒灌水对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2012年玉米生长后期,进行小麦分期提前造墒灌溉(设置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灌溉3个水平,不灌水为对照,分别用I9.20、I9.25、I9.30和CK表示)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提前造墒灌溉对夏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后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CK为"双峰"曲线,其他处理为"单峰"曲线。Pn日变化均值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2年同品种处理间棒3叶叶源量(LSC)也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与光合特性不同,茎秆糖分含量以CK较高,其他处理较低。不同灌水模式还对玉米灌浆有一定影响,I9.20、I9.25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及灌浆平均速率较大,灌浆活跃期较长,快增期百粒质量积累量较多,百粒质量与籽粒产量较高。另外,水分处理还对干物质再分配有一定影响,吐丝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I9.25>I9.20>I9.30≥CK。可见,河北平原小麦适期提前造墒灌溉,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促进了吐丝后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了籽粒产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小麦造墒灌水建议提前于9月20—25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授粉方式对海陆杂交后代优质纤维品系不孕籽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海陆杂交后代优质纤维品系1109系为试验材料,以高产型棉花品种冀棉616为对照,比较了自然花粉授粉、人工自花授粉和人工异花授粉3种授粉方式下不孕籽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9系3种授粉方式处理的不孕籽率均极显著>冀棉616,从而导致其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极显著<冀棉616,但人工自花授粉和人工异花授粉处理均能够有效减少1109系的不孕籽数量,降低不孕籽率,对增加单铃重和产量有积极作用,其中人工辅助花授粉处理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红颈天牛生活习性及绿色防控技术
《河北果树 》 2015
摘要:1形态特征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1)成虫。体长28~37 mm,黑色,有光亮。前胸背板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背面有4个光滑疣突,具角状侧枝刺。鞘翅翅面光滑,基部比前胸宽,端部渐狭。雄虫身体比雌虫小,雄虫触角超过体长4~5节,雌虫超过1~2节。2)卵。圆形,乳白色,长6~7 mm。3)幼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型植物——辣木的应用价值
《现代农村科技 》 2015
摘要:在习主席成功访问古巴后,能够见证中古友谊的特殊"礼物",辣木这个新鲜物种广泛出现在人们视野里。辣木属于白花菜目辣木科,高3~12 m,树皮软木质;枝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小枝有短柔毛;根有辛辣味,原产于印度,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目前较常食用的品种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印度改良种辣木和非洲辣木。另外,辣木枝叶美丽,花黄白色,有香味,通常也作为观赏树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