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洋桔梗秋季引种栽培试验

天津农业科学 2006

摘要:从云南花卉研究所引进10个洋桔梗品种,2004年秋季栽培于日光温室中,并对10个品种的生长期和生育期的性状进行调查,筛选出适于天津地区秋季栽培的切花品种,并总结秋季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洋桔梗 引种栽培 植株性状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混配除草剂防除大蒜田杂草效果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6

摘要:本文对4种混配除草剂防除大蒜田杂草的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试验田杂草发生的基本情况,以期对大蒜田化学除草剂的推广和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蒜田 杂草 混配除草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调控及防治进展

天津农业科学 2006

摘要:简述了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日益严重的原因。在防治上可综合运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栽培防病、土壤消毒等农业措施,结合生物防治或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综合调控。利用电处理技术是防治土传病害的一种新思路,并对生物土壤添加剂防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传病害 综合控制 防治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菜品种比较试验

天津农业科学 2006

摘要:2005年对6个生菜品种(品系)分别在春保护地和秋露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4SP03和04SP07综合表现最为突出,均表现极耐先期抽薹,04SP03表现中早熟,产量最高,口感微甜,品质好,叶质脆,叶色鲜绿,叶片数多;04SP07极早熟,产量在极早熟品种中最高,口感清淡,叶质脆,叶色鲜绿。04SP03和04SP07可分别作为中早熟和极早熟生菜新品种在天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生菜 品种比较 抽薹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微型水窖的设计与应用

林业实用技术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羧氟草醚微乳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杂草科学 2006

摘要:10%乙羧氟草醚微乳剂对夏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60 g a.i./hm2药后30 d鲜重防效可达到93.11%。其相同有效量下除草效果与乳油剂型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 乙羧氟草醚 微乳剂 大豆 阔叶杂草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杂交中粳新组合10优18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0优18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不育系10A与恢复系R14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于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适宜在河南沿黄稻区、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淮北以及陕西关中稻区种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10优1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仿生杀菌剂对果蔬贮藏期主要病害的毒力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在初筛的基础上,比较5%仿生杀菌剂与其他4种果蔬常用保鲜剂对葱磷葡萄孢霉等引发5种果蔬贮藏期病害的抑菌效果,得到了25条毒力曲线及相应的EC50值。结果表明5%仿生杀菌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生物杀菌剂,对五种病原菌有较强毒力,其抑菌效果优于20%银泰乳油,对某种病原菌抑菌效果优于化学药剂。

关键词: 5%仿生杀菌剂 抑菌效果 毒力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染色体易位对西瓜主要性状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染色体易位对西瓜花粉败育率、单瓜种子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杂交、回交转育方法,分别得到了具有2对和4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纯合品系,并用他们配制了F1代杂合体。结果表明2对染色体相互易位使西瓜花粉败育率达49%,单瓜种子数较双亲平均值减少51%,单瓜重增加5.7%,中心糖提高1.4个百分点。而4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其花粉败育率超过60%,且单瓜种子数减少75%以上,中心糖和边糖分别提高了0.8%和1.3个百分点。利用4对染色体易位育成的津花四号西瓜新品种与其近等位系京欣一号相比,单瓜种子数减少70%,平均仅有70粒左右,单瓜重增加8.5%,含糖量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但早期坐果性不如京欣一号。另外,染色体易位导致西瓜的雄花花瓣和雄蕊变小,瓤质变硬,耐贮运性提高,在西瓜育种及生产上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西瓜育种 染色体易位 花粉败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多糖制备新技术及产业前景

天津农林科技 2006

摘要:就灵芝多糖的产业、研究概况进行综述,认为:灵芝多糖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加工及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途径,随着其应用的不断开发、扩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预测其成长期阶段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提取分离 结构分析 生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