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江苏如东地区虾蟹养殖现况分析

农学学报 2020

摘要:笔者主要简述了江苏如东地区的水产养殖现状.归纳了该地区主要养殖的虾蟹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和三疣梳子蟹的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了如东地区虾蟹养殖品种现所存处的发展现状,以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苗种、病害等相关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应的健康、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生态节水养殖模式,发展绿色虾蟹养殖业、打造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如东地区 虾蟹养殖 南美白对虾 养殖模式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Cyt b基因分析松嫩平原区湖泊水库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

水产学杂志 2020

摘要:本研究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松嫩平原区黑龙江省连环湖(LHH)72尾和龙虎泡(LHP)49尾、吉林省查干湖(CGH)54尾、新立城水库(XLC)22尾和二龙山水库(ELS)29尾,共226尾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在1 141 bp的Cyt b基因序列中检测到60个变异位点,其中单变异位点32个,简约信息位点28个;检测到38个单倍型,每个群体的单倍型数(nh)为5~16,LHH群体单倍型最多,而LHP群体最少.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56±0.051)~(0.939±0.028),核苷酸多样性(P_i)为(0.00121±0.00010)~(0.00496±0.00150),XLC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LHP群体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大银鱼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3.81%),少数来自群体间(6.19%),除LHP和CGH群体间分化不显著外,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14~0.0040,LHP和LHH之间遗传距离最小(0.0014),吉林省境内的XLC和ELS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040),CGH先与LHP和LHH聚为一类,再与ELS和XLC聚类.本研究结果可为松嫩平原区大银鱼的繁育和增殖等渔业管理提供遗传数据支持.

关键词: 大银鱼 细胞色素b基因 松嫩平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离体育苗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202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对低盐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组测序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物种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探讨特定条件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该研究分别获取低盐胁迫组(盐度0.2)和自然海水组(盐度31)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3.92 Gb高质量测序数据,组装得到111618条转录本和72734条Unigenes,其中有22879条Unigenes得到注释,比对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为21931条;筛选出1492条脊尾白虾低盐胁迫差异显著表达基因,包括829条上调基因和663条下调基因,其中有810条差异表达基因得到注释.通过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锁定大量脊尾白虾在自然海水和淡水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脊尾白虾在低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保护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低盐胁迫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

摘要: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生物毒素之一,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简述了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快速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如免疫生物传感器、毛细管电泳免疫传感器和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等;梳理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各类检测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其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并对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小鼠生物检测法 色谱法 生物传感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海养殖平台的锚泊定位能力分析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某远海养殖平台在一定作业海况及作业工况下的锚泊定位能力的问题,基于准动态分析方法,使用多个软件及其各自二次开发的接口程序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水动力计算分析。该方法解决了各软件独立计算时通用性差的问题,可以系统的研究该平台在各个工况下的运动响应,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义波高下的平均位移,从而评估该平台的锚泊定位能力。

关键词: 养殖平台 锚泊定位 运动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样、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0个纲、152个目、274个科以及420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增加发生变化,46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分类的属占优势地位,水样中优势属为hgcIclade,底泥和虾肠道中优势属为Ambiguoustaxa.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虾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随虾龄增长呈现的差异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水样 底泥 虾肠道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法估算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参数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数据缺乏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以2006-201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体长频率数据为例,运用基于长度频率的贝叶斯生物量方法 (LBB),估算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L∞)、最适开捕体长(Lc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k)等种群参数.结果发现,2006-2018年间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平均为21.0 cm,最适开捕体长平均为12.6 cm,相对死亡率M/k、F/k、Z/k和开发率E分别为1.49、3.65、5.15和0.67.二长棘鲷的开捕体长和渐近体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其生长速度有加快趋势.基于LBB估算的最适开捕体长和开发率与运用独立评估模型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长度频率能代表资源开发阶段的长度组成,使用LBB估算的结果将较好地反映其真实情况.基于LBB的研究方法可为渔业数据缺乏情况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种群参数 长度频率 长度贝叶斯生物量 数据缺乏 北部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水质监测浮标系泊装置设计

农村科学实验 2020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小型水质监测浮标系泊装置,该装置由浮标组件、锚系组件、岸边固定组件、绳索、滑轮等组成.该浮标系泊装置能够简化浮标收放工作,避免重复的来回行走,从而大大缩短浮标维护作业时间,同时还可以避免对作业船只通行的影响.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可以有效提高维护作业效率.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质监测 浮标维护 系泊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网箱的单锚腿系泊系统动力特性分析研究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随着网箱养殖的快速并且向深远海发展,传统的辐射式多点系泊方式的应用受到限制.论文在软钢臂的特点上设计出一种适用于网箱系泊的单锚腿系泊系统,依据三维势流理论得到浮筒的水动力系数为基础,求解了系泊系统的刚度,完成了海域实测与数据验证;其次,在时域范围内建立了系泊系统与网箱的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了极端海况、多组合情况下锚泊线顶端激励、浮筒与底部重量的运动响应,并对相互间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养殖网箱新型系泊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深水网箱 单锚腿 系泊系统 浮筒 动力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