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代谢组学在水产品品质与安全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起的技术,可对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也为水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变化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品质与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养殖与营养、原料鉴定、贮运保鲜、加工产品品质安全领域的研究情况,探讨了组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多组学技术联用在研究水产品安全影响因子、品质变化机理的进一步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以及多组学联用对水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惊扰应激状态下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活力的变化
《海洋渔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惊扰处理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活力的变化情况.经惊扰处理后,大黄鱼血清中皮质醇激素含量快速升高,在处理3 h后含量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处理6 h后达到最高峰值.此外,大黄鱼血清中血糖、乳酸含量和溶菌酶活力以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应激过程中均出现快速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惊扰操作可导致大黄鱼的应激反应,其应激与适应的过程涉及大黄鱼神经内分泌、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多个系统的综合响应.同时,以上指标对大黄鱼惊扰应激反应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有望用于大黄鱼惊扰应激状态的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菌药物短期浸泡对东星斑抗氧化酶、物质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分别经过低浓度(5 mg/L)和高浓度(10 mg/L)恩诺沙星抗菌药物24 h短期浸泡处理后的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抗氧化酶活力、抗氧化物质水平及消化酶活力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0mg/L恩诺沙星浸泡处理会显著影响东星斑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Z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正常活力的表达,并显著抑制抗氧化物质丙二醛(MDA)的表达;而5 mg/L恩诺沙星浸泡处理则不会.5 mg/L和10 mg/L恩诺沙星短期浸泡处理都不会对东星斑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正常表达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以低浓度恩诺沙星抗菌药物对东星斑进行短期浸泡处理以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的方式不会对其本身酶活生理造成不可逆损伤,其中5 mg/L的浓度可作为该抗菌药物的安全浸泡浓度进行使用.
关键词: 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 抗菌药物 药浴 抗氧化酶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近海新记录种-苏门答腊金线鱼资源分布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门答腊金线鱼(Nemipterus mesoprion)是近年来中国海域确定的金线鱼属新记录种,对其资源状况认知较缺乏.根据2014—2015年南海北部近海4个季节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苏门答腊金线鱼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该鱼种的资源分布与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苏门答腊金线鱼样本的体长-体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6),无性别差异.估算的参数b约为3,种群趋向于等速生长模式.从时间上看,资源分布存在季节变化,资源密度和丰度均以夏季最高而春季最低.该鱼种资源量总体较低,四季资源密度和丰度均值分别为0.41~2.29 kg·km-2和44.38~147.69尾·km-2.从空间分布看,苏门答腊金线鱼主要分布于北部湾,该湾20°N以北是资源高值区.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金线鱼的4个季节资源主分布方向呈逆时针变化,从准正北-正南向西北-东南再转向至东北-西南,种群分布格局为先聚集后分散.资源密度和丰度的重心季节变化均是先向北移动再转向东南方向迁移.
关键词: 苏门答腊金线鱼 新记录种 空间格局 标准差椭圆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水槽模型试验的人工鱼礁局部冲淤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人工鱼礁建设选址和礁体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试验水槽对2种人工鱼礁在粉砂黏土上的局部冲淤情况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地形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5组不同流速条件下2种人工鱼礁礁体结构的局部冲淤情况.结果表明,在粉砂黏土底质上,流速小于0.22 m·s-1时,泥沙扰动小,2种礁体的周围局部冲刷小,冲淤形态以礁体底板附近浮沙堆积为主,且随速度增大而增高;流速大于0.22 m·s-1时,洗掘现象较为明显,鱼礁周围冲刷坑范围及深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加,而礁体周围泥沙堆积高度随速度增大而减小.支撑结构较为复杂的A礁冲淤现象显著且复杂,冲刷坑深度最大值位于礁体中间底部,为-15 mm,且在礁后1倍礁高处出现长尾状泥沙堆积,其在0.27 m·s-1流速时达到最大值5 mm;而B礁冲淤现象不显著,仅在底板附近出现少量堆积与冲刷坑,但由于底板开口比较大导致B礁发生沉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建设选址海域的底质及水文特征对礁体支撑结构和底板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以避免礁体冲淤严重引起沉降、掩埋等现象,从而影响鱼礁建设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0 t级渔业资源调查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广东造船 》 202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所300t级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新建项目,从立项审批、设计、招投标、建造、监造、海试、完工交船、工程结算、财务决算、档案整理、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加强各关键节点的有效管理,对项目的建造周期、质量监督控制、施工安全防护、基建财务管理以及船舶正常营运、后续维护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力推进金枪鱼延绳钓船的经济性分析与试验验证
《船舶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9.5 m南海金枪鱼延绳钓船为例,根据其渔法特点和作业模式,存在投绳航行、自由航行、起绳航行3种典型航行工况。作为新一代电力推进金枪鱼延绳钓船,采用了先进的AFE整流技术及最新应用在渔船电力推进上的有源前端(AFE)方案,可以提高金枪鱼延绳钓船放钓、收钓作业工况下的操纵灵活性,利于作业,提高产量,同时船舶电网容量大能满足超低温冷藏加工的要求,与传统主机推进系统相比,能实现节能和节省生产成本。根据该船型的使用特点,分析了电力推进在金枪鱼延绳钓船上的节能性和优越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自然晾晒与热泵烘干级联干燥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燥是海带加工过程中的工序之一,为进一步解决海带干燥过程中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自然晾晒与热泵烘干级联的干燥模式并研制了海带全程自动搬运、协调工作的码垛自动控制系统,其由晾晒棚、热泵房、码垛装置、桥接装置与控制室组成.采用USS协议与G120变频器通讯,采集信号通过485通讯口送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寄存器,PLC对行走电机进行加减速判断;同时利用Profibus协议实现PLC与Sick条码定位传感器通讯,实现晾晒杆准确定位;然后编程控制气动抓手,实现海带晾晒杆的自动抓放等动作;利用限位开关作为数据传递的触发信号,晾晒棚与热泵房导轨自动对接,实现海带自然晾晒与热泵烘干结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总运行时间为5.7 h,晾晒杆定位误差±1 cm,高速运行速度20 m/min,晴天自然晾晒可减少海带含水率至60%,烘干后海带含水率为15.2%左右,泥沙、杂质率为0%,为一级品.系统运行稳定,节约人工,保证海带干燥的品质.该研究有助于为藻类加工产业提供高品质、低能耗、绿色环保新模式与样板.
关键词: 烘干 加工 控制系统 海带 自然晾晒 热泵烘干 级联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养殖池尾水一级净化区螺蛳繁殖试验
《科学养鱼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常熟地区现有池塘养殖面积约9.83万亩,其中8.35万亩为河蟹精养塘或虾蟹混养塘,面积占比85%左右.随着近些年"优化螺蛳投放"技术的推广使用,河蟹池投放优质鲜活螺蛳的养殖方式被养殖户广泛采用.综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发的河蟹"863"模式、常州金坛推广的河蟹"小、精、高"模式以及常熟地区采用的"优化螺蛳投放技术"模式来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