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1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逐渐减少,并且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20 cm内,尤其在0~60 cm范围内变化最为激烈,120~180 cm范围内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灌水量越少土壤水分消耗得越多,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越严重。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采用算术均数赋值法将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变异系数法4种赋权方法相结合,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进行计算。土壤肥力因子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权重排序为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速效磷≈全量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的权重值相对较高,是该区旱作苜蓿地最为关键的肥力指标。利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得到的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549~0.873之间,土壤肥力水平一般。退耕还林还草旱作苜蓿后,研究区水土流失明显得到控制,不同坡位苜蓿地土壤肥力指数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旱作年限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排序为:7年生>3年生>19年生。


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加剧了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严峻性,通过农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0-20cm、20-100cm和20-180cm土壤贮水量的分析,研究得出:(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趋势相似,与降雨具有极大的相关性,都是在土壤解冻后下降,然后随着雨季的到来逐步升高,或者升高后在降低的趋势,主要以"V"型为主进行波动。(2)0-20cm土层中少量土地扰动能够保持较多的土壤贮水量,人工翻地对土壤水分损失较大,秋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区域气候变化规律适应性较强;(3)整地造林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的小环境,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积,从而利于造林,沙棘纯林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4)水平沟隔坡苜蓿地土壤贮水量和水平沟隔坡天然草地土壤贮水量比自然坡面(陡坡)高;(5)区域降雨量能够补偿180cm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的消耗,依据降雨变化规律,采取各种保水控水节水措施,可以提高区域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 宁南山区 土地利用类型


宁夏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近年来宁夏地区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大幅度增加,种猪及仔猪引进数量逐年递增,同时一些新的猪传染病也随之被引入,严重危及养猪产业的发展。为及时掌握猪病流行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笔者于2008年1月份—2009年5月份对宁夏地区5个规模养猪场共采


长城塬灌区玉米有限灌溉技术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11
摘要:2年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宁夏彭阳县长城塬灌区玉米灌2水(底墒+拔节)处理(少次适量,灌水定额900m3/hm2)和灌3水(底墒+拔节+抽雄)处理(多次少量,灌水定额600 m3/hm2)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根据长城塬灌区实际情况,提出该灌区玉米灌2水(底墒+拔节)且少次适量、灌水定额900 m3/hm2比较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