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东北地区不同大豆品种间的RAPD分析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 个,特异性片段21 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TSYS 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到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所有类型的品种在大约0.45-0.80的距离水平被聚在一起,并于近0.57 处分成5 簇。其中野大豆01-336 居群与栽培种黑农40单独成簇,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其它野生居群及栽培品种交叉排列,分成8簇。同一簇内野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不同簇间的野生大豆居群亲缘关系较远,隔离性强于簇内野生大豆与栽培种。黑农40 与其它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农家品种小金黄11905与白眉103亲缘关系很近,与栽培品种合丰34、抗线3、绥农8亲缘关系相对近;农家品种黄宝珠与元宝金和宝丰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关键词: 大豆 亲缘关系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庄园

北方园艺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俄罗斯马铃薯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从俄罗斯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俄罗斯品种薯形好,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芽眼浅,淀粉含量高,蒸食品质好。其中早熟品种201、202和晚熟品种994增产幅度较大,比对照增产40%以上,田间高抗晚疫病和病毒病。202已通过全省区试,有望进行品种认定和推广。

关键词: 引种试验 俄罗斯 马铃薯 品种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诱变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龙辐02-0958

核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返回式卫星搭载纯系小麦龙94-4083的风干种子,从第6代(SP6)中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系龙辐02-0958。该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较其亲本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产量鉴定中较对照品种增产18.5%~22.5%,且差异极显著;较原亲本增产6.4%。在品质性状上,龙辐02-0958面粉的沉降值、面团的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分别较原亲本增加5.4ml、175E.U和34cm2,达到了优质强筋麦的标准。同时,龙辐02-0958的抗病性较其亲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小麦 航天诱变 高产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白化致死突变系的发现与分析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携带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Bch转化大豆品种绥农10号,在转化的D4代出现白化致死突变株系。通过同工酶技术、PCR技术和RAPD分析方法对白化致死突变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化致死突变株各个部位的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均高于正常株,在根中表现尤为明显;PCR扩增结果表明在白化致死突变株系中存在几丁质酶基因,证明转化成功;RAPD方法初步分析了大豆白化致死突变株与正常植株间的差异,获得750bp差异片段。

关键词: 大豆 白化致死 同工酶分析 PCR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和化控对提高大豆油分和抗旱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大豆优化施肥,即适量少施氮,增施磷钾和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加大豆产量 4.2%-6.1%,油分增加 0.08-0.25 百分点。增施磷钾可增加大豆产量3.3%-7%,油分增加0.27-0.41百分点。单独使用抗旱拌种剂或叶面肥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影响不大。采取优化施肥配合使用拌种剂和叶面肥可增加大豆产量 11.3%-15.6%,油分含量增加0.44-0.63个百分点。

关键词:  大豆 优化施肥 化控 油分 抗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选择性回交向小麦品种中转移优质HMW-GS的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不改变原品种农艺性状的情况下改善品种的加工品质指标,利用生化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5~6次)将编码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基因转移到本地主栽小麦品种中,使品种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得到较大的改善。文章讨论了这种方法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在改造现有主栽品种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回交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研究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我省玉米育种素材多为二环系,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我省近10年来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质资源是提高我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育种 现状 种质资源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德国葡萄及葡萄酒的地域特色

北方园艺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大豆新种质合交00-23的选育与利用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