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葡萄糖混合物对奶山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及相关激素受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阴外动脉乳成分前体物浓度的变化对奶山羊乳腺吸收及相关激素受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2~3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腹部皮下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3只,由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物,在灌注前后分别采集动静脉血浆、乳腺组织,测定动静脉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及乳腺组织β-酪蛋白、催乳素受体、生长激素受体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灌注前相比,乳成分前体物含量及乳腺对其的摄取量均提高(P<0.05)。乳腺组织中β-酪蛋白、生长激素受体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催乳素受体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葡萄糖混合物可以显著地提高乳成分前体物的浓度,有效地刺激血液中激素发生变化,提高乳腺组织中相关受体mRNA的表达。
关键词: 奶山羊 氨基酸 葡萄糖 灌注 阴外动脉 乳腺组织 mRNA表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试验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类对苜蓿叶蛋白中SOD的冻干保护作用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尼特羔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及其与肌肉嫩度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饲料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不同屠宰体重(10、20、30kg和40kg)羔羊的日增重、屠宰率和肉质进行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苏尼特羔羊的体重对日增重、屠宰率、肌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和系水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肌内脂肪含量与肌肉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3,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前列烯醇处理大群放牧乏情母牛的效果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1牛群概况试验牛是国营元宝山牧场的生产母牛群,品种为蒙古牛或西门达尔与蒙古牛的杂种一代,年龄3~10岁。元宝山牧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高寒地带,牧草繁茂,气候寒冷,平均气温在0℃左右,1—3月份放牧地积雪盈尺。牛群饲养管理粗放,营养状态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母牛繁殖率较低,尤其有一部分母牛,产犊后当年不再发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提高瘤胃pH降低,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在5.2~5.5之间持续时间每日达7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关键词: 日粮NFC/NDF比 奶山羊 瘤胃 pH 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控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概述了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控制现状,提出了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即:加快兽药残留的立法,健全监控体系;养殖企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及自然畜产品名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研究和引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饲料分级指数技术——粗饲料品质评定的新进展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粗饲料是自然界中存在极广而营养品质差异极大的一种饲料资源,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绝大多数反刍动物日粮的60%~80%。粗饲料品质和水平对反刍动物健康、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与不同饲料混合在体外消化率上的组合效应研究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对鲁梅克斯K-1(Rumex patientia,RP)、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AS)、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SHS)、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SS)、矮象草(Pennisetumpurputeumcv.mott,PPM)、苜蓿(Medicagosativa,MS)、木薯干草(CH)、稻草(RS)、氨化稻草(ARS)与木薯渣(CR)的品质进行了评定。IVDMD(%)自高到低的排序为:CR(77.63)、RP(61.32)、MS(55.26)、AS(54.91)、CH(52.97)、SHS(40.24)、PPM(38.70)、ARS(36.88)、SS(34.15)、RS(26.63)。除AS与MS外,各种饲料间的IVDMD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将组合效应值(AE)定义为混合饲料实测IVDMD与各单个饲料IVDMD加权和值之差。分别以RS、ARS作为低、中等品质基础秸秆饲料,再分别添补RP、AS、SHS、SS、PPM、MS与CH(RS还补饲ARS),共6个组合。结果表明,任一组合均观察到正组合效应,以添补MS的最大;CH作为添补料其效果要好于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相似;对低质秸秆基础饲料的补饲较对中等品质的组合效应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