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精量穴直播对粳型中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热粳优35(R35)、甬优15(Y15)、甬优4149(Y4149)和甬优4949(Y4949)等4个粳型中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精量穴直播(XB)、机插秧(JC)两种机械种植模式,并以人工移栽为对照(CK),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粳型中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特点。结果表明,粳型中稻采用精量穴直播模式较采用人工移栽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Y4149采用XB后,其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其他品种有效穗数均显著提高。与JC模式比较,R35和Y4949采用XB模式产量分别提高4.5%、4.9%,其产量提高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R35和Y4949更适合精量穴直播种植模式。

关键词: 水稻 精量穴直播 粳型中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及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大田育种材料中发现一份水稻(Oryza sativa)苗期白化转绿突变体,该突变体2~4叶从边缘部分向内白化,2、3叶白化严重,第4叶转绿,以后叶色均趋于正常,前面白化3叶也逐渐转绿,以后生长基本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研究表明,突变体为温度敏感性,其白化临界温度为24℃。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对苗期、分蘖盛期及孕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叶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36%;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当;转绿后(5叶期)至孕穗期两者在净光合速率、蒸腾系数、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参数方面相差无几。该突变体仅在苗期表现且易于识别,转绿后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大,为理想的标记性状。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突变体 白化转绿 遗传 光合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

兽医导刊 2014

摘要:由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是影响健康养殖的关键因素,当前一些细菌性疾病在集约化养猪场长期流行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细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就目前养殖场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类型、诊断技术、流行特点、药物治疗与免疫、饲养管理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养殖场细菌性疾病的防控给予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集约化猪场 细菌性疾病 临床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山区不同海拔与播期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鄂西山区不同海拔高度与播期对甜玉米鄂甜玉4号生长的影响,摸索高山甜玉米种植制度,2012~2013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高山蔬菜基地5个不同海拔梯度点安排了鄂甜玉4号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鄂西山区鄂甜玉4号种植适宜海拔为1 200 m,适合的播期为4~5月,宜采用不同海拔梯度排开播种技术。

关键词: 甜玉米 不同海拔 不同播期 生长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药为原料提取山药多糖并分析其抗氧化性,测定了山药多糖粗提物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测定了Vc、柠檬酸、天然抗氧化剂(玉米须多糖)对山药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用纤维素DEAE-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山药多糖粗提物,对比山药多糖纯化前后抗氧化性的差别。结果表明,5 mg/m L的山药多糖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强于对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抗坏血酸、柠檬酸对山药多糖粗提物抗氧化性无协同增效作用,天然抗氧化剂(玉米须多糖)对山药多糖粗提物抗氧化性有明显增效作用。当多糖浓度为1~3 mg/m L时,清除能力顺序为:山药多糖粗提物>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当多糖浓度为3~5 mg/m L时,清除能力顺序为:酸性多糖>山药多糖粗提物>中性多糖。

关键词: 山药 多糖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生仔猪死亡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湖北畜牧兽医 2014

摘要: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从遗传、营养、管理、环境和疾病五个方面揭示影响初生仔猪成活率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养猪生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初生仔猪 死亡率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皮兼用的优良山羊品种马头山羊

农村百事通 2014

摘要:马头山羊产于湖北、湖南以及四川、贵州的武陵山一带,陕西、河南、重庆、江苏、浙江、江西等十余个省市均有少量分布,是国内山羊地方品种中生长速度较快、体型较大、肉皮兼用性能最好的品种之一。【体型外貌】马头山羊被毛全白、有光泽,毛短贴身、绒毛少,公羊颈部及四肢上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生物源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筛选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物源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1%呻嗪霉素悬浮剂和多粘芽孢杆菌K3发酵液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扬花期初期喷施1次对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51.8%和47.9%,在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的效果分别为69.2和65.9%。但所有生物源农药或发酵液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化学对照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生物源药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质DNA对畜牧业生产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细胞质DNA组成、细胞质DNA变化、异常突变的威胁和胞质DNA资源的利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细胞质DNA特殊性及对畜牧业生产性状的影响。

关键词: 细胞质遗传 线粒体 DNA 变化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干武昌鱼鱼肉辐照和高温灭菌后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辐照和高温灭菌处理对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风干武昌鱼为原料,对其分别进行2.2、4.4和6.6kGy剂量辐照及高温灭菌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在风干武昌鱼、高温灭菌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53、27、35、46和42种成分。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31%、42.24%与8.05%。经过高温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总挥发性成分下降91.27%、5.23%、67.64%和35.26%。2.2kGy剂量辐照下己醛、2,5-辛二酮含量分别上升30.09%、33.13%;壬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醇的含量分别下降15.12%、2.41%、3.23%。因此,在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程度上,辐照灭菌要优于高温灭菌。这为选用合适的辐照灭菌保藏提供了试验数据。

关键词: 武昌鱼 风干 高温灭菌 辐照灭菌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