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行距和播量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及株高等性状的作用显著,而不同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并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牧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播量0.9 g/m2时具有最大牧草产量;栽培行距越大,牧草产量越低。种子产量主要受栽培行距的影响,60 cm行距比40、20 cm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P<0.05),播种量低于0.9 g/m2时利于种子生产。所有处理中,以组合(播量0.9 g/m2,行距20 cm)牧草产最高,而以组合(播种量0.6 g/m2,行距60 cm)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

关键词: 栽培行距 播种量 红三叶 生产性能 牧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伐对鄂桑1号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鄂桑1号(Morus alba L.cv.E-sang No.1)和湖桑32号[M.alba L.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cv.Husang No.32]桑树品种春伐后,植株叶片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桑树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气孔限制为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为鄂桑1号<湖桑32号,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为鄂桑1号>湖桑32号,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p)为湖桑32号>鄂桑1号;光饱和点(LSP)为湖桑32号[1 412.46μmol/(m2·s)]>鄂桑1号[1 201.63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湖桑32号[26.99μmol/(m2·s)]<鄂桑1号[31.0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Pm)、1,5-二磷酸核酮糖(Ru BP)最大再生速率(Ru BPmax)均为湖桑32号>鄂桑1号,且Pm、Ru BPmax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桑树叶片Pn季节变化在5月11日和5月16日,湖桑32号的Pn值显著大于鄂桑1号(P<0.05),而7月30日和8月30日,鄂桑1号的Pn值显著大于湖桑32号(P<0.05)。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桑树Pn最重要的生态因子,而空气相对湿度(RH)对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桑树(Morus alba L) 春伐 光合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时序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耦合关系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了湖北省武汉地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成、若虫种群动态,初步分析气象因子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将4月至10月间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上升发展期、高峰期、衰退期、第二高峰期。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数量变动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其次是降雨和湿度。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发生量与气象因子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影响小绿叶蝉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最高温度(X1)和最低温度(X2),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发生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回归方程Y=151.28-5.17X1+2.75X2。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茶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豆虫害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中国食用豆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为害食用豆较重的豆蚜、豇豆荚螟、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食用豆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豆虫害 种类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业产业信息化应用的农业物种分类和编码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物种分类与编码是实现农业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网络农业信息分类现状和农业物种分类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农业产业信息化应用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农业物种分类和编码设计思路。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业物种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风味草鱼的开发与灭菌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4 CSCD

摘要:以草鱼为原材料,通过干腌法腌制、热风干燥、调味、真空包装与杀菌工艺,开发一种即食风味鱼产品,比较高温高压杀菌与辐照杀菌对鱼产品颜色、质构、水解氨基酸含量以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重量分数2%的盐,干腌法腌制3 h,于50℃温度下热风干燥24 h,得到的产品感官品质较好;辐照杀菌产品的L*值与亨特白度增加,而a*值与b*值较高温高压杀菌的小;辐照杀菌的产品硬度、咀嚼性较好;高温高压杀菌与辐照杀菌的产品水解氨基酸含量均增大,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杀菌方式后,产品微生物数量均小于10 cfu·g?1。

关键词: 草鱼 腌制 干燥 杀菌 辐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怀我国养牛科技事业的先驱邱膏泽先生

湖北畜牧兽医 2014

摘要:邱膏泽先生1938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解放后,他毅然将私营奶牛产业无私贡献给国家,投身新中国的农业科研事业。先后担任成都高级农技职业学校畜牧科主任、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系副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水牛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畜牧兽医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奶牛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养牛业科学研究数十年,先后主持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硕果累累。2014年是邱老逝世10周年,特撰文缅怀。以鞭策后人。邱先生襟怀坦荡、待人诚恳、忠厚淳朴、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永远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 养牛科技事业 先驱 缅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NAT3基因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海洋硅藻硝酸盐转运蛋白NAT3编码基因的单拷贝插入转基因水稻纯系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获得NAT3基因的超表达株系。NAT3超表达株系中硝酸还原酶基因Os NR1的转录较非转基因对照中花11显著增强。对超表达株系及对照中花11进行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氮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转NAT3基因水稻的幼苗干重较中花11高;在低氮盆栽条件下,转NAT3基因超表达株系的叶绿素含量、生物学产量和植株的含氮量均较相同氮素条件下的中花11高,说明NAT3基因超表达能提高转基因水稻在低氮条件下的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生长。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硝酸盐转运蛋白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日粮中铜铁锌锰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排泄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96只18日龄健康无残、体质量无差异艾维因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只鸡。3个试验处理组日粮均为氨基酸平衡日粮,将铜、铁、锌和锰分别添加于对照组8、80、40和60 mg/kg,试验1组4、40、20和30 mg/kg,试验2组0、0、0和0 mg/kg,研究降低日粮中铜铁锌锰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日粮中铜铁锌锰的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P<0.05)。

关键词: 肉鸡 微量元素 生长性能 排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王谷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法,对持久抗病品种魔王谷和感病品种鄂晚8号的DH系和F2∶3家系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和基因初步定位,并使用NBS-LRR同源序列引物进行了抗性基因的筛选,揭示魔王谷的抗病机理。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穗瘟田间抗性由第12染色体RM512标记下游的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在Chr11的RM224下游、Chr7的RM248下游等染色体区间存在多个QTLs。NBS-LRR基因序列的筛查也表明在Chr12、Chr8、Chr6、Chr11对应区间的基因与抗性相关度较高。

关键词: 稻瘟病 持久抗性 基因定位 NBS-LRR同源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