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融合生理因子的植物叶片表观建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叶片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生理过程和光学特性,使得在计算机上准确模拟叶片的表观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生理因子的植物叶片表观材质模型.首先考虑单双子叶植物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单N层板和双N层板抽象叶片内部结构;然后基于PROSEPCT模型推导得到叶片材质模型的漫反射和透射项,并采用CookTorrance模型作为高光反射项,形成BRDF+BTDF形式的参数化材质模型;最后采用一种叶色变化算法将模型扩展为时间-空间变化的叶片参数化材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通过控制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片结构参数等生理因子来实时地调整叶片的表观,实现空间变化、时间变化的叶片老化模拟,具有较好的真实感效果和绘制速度,能够满足实时交互的需要.

关键词: 自然现象模拟 叶片表观建模 真实感绘制 叶片散射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土壤养分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的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并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p H值均为弱酸性,其变化范围为4.70-7.5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表层(0cm-10cm)>中层(10cm-20cm)>下层(20cm~40cm),有机质均值在24.28g·kg-1~58.15g·kg-1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均值为2.94g·kg-1~6.58g·kg-1;土壤全氮含量均值为1.20g·kg-1~2.83g·kg-1;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69.39mg·kg-1~227.70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在4.25mg·kg-1~8.02mg·kg-1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在3.30mg·kg-1~12.10mg·kg-1之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在0.65mg·kg-1~1.91mg·kg-1之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综合效应评价核桃楸纯林最大,为6.237;华山松纯林最小,为-1.968。综合来看,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大于针叶林。

关键词: 北京山地 人工纯林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穗偃麦草HKT1;4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HKT1;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长穗偃麦草幼根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长穗偃麦草HKT1;4,基因命名为EeHKT1;4。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614 bp,编码204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其他植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特别是和一粒小麦TmHKT1;4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2%。这为长穗偃麦草HKT1;4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HKT1 4基因,同源克隆,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进展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是遥感技术应用最重要和广泛的领域之一,本文回顾了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农业研究与应用中的进展,概括和总结了农田辐射传输机理及作物参量遥感反演、作物遥感分类与识别、农田养分遥感与变量施肥决策、作物产量与品质预测、农情遥感监测与预报、农业遥感监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6个主要研究与应用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业遥感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农业遥感技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遥感 应用进展 农情监测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蓝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分析测试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甘蓝中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氰戊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使用乙腈作为萃取溶剂,经乙二胺-N-丙基硅烷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提取液,分散液液微萃取将农药富集到50μL二甲苯中后,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分析。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与体积、分散剂体积及盐效应等因素对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氟氯氰菊酯在0.01~0.1 mg/L范围外,其余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均在0.01~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9~0.999 2;加标浓度为0.02~0.5μg/g时,除氟氯氰菊酯外其他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1.9%~93.5%,相对标准偏差为9.5%~20.7%。该方法简单、高效、重现性好、富集倍数高,可用于甘蓝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农药残留 甘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红粘帚霉ACM941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粉红粘帚霉ACM941发酵过程中的分生孢子产量,本研究对其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ACM941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棉籽壳混合物,其比例为4∶6;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玉米粉、2%燕麦粉、3%牛肉膏、2%蛋白胨可获得更大产孢量;对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发酵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种龄48 h;接种量6%;发酵过程中24 h全光照;菌丝生长温度25℃,产孢温度20℃。在最佳发酵条件下,ACM91产孢量达1.17×109cfu/g培养物,比初始发酵水平提高了12.4倍,为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孢子浓度 固体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研究现状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传播速度快,危害多种水果,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其形态鉴别特征是雄虫翅翼边缘末端以第1翅脉为中心有一块清晰的黑斑,雌虫产卵器为坚硬的锯齿状,可将卵直接产于成熟或即将成熟的果实内。斑翅果蝇繁殖速度快,1 a可繁殖3~10代,雌蝇终生产卵200~600粒。糖醋液诱捕监测以及果园清洁处理是害虫防治的必要措施。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多杀霉素等农药都有很好的局部触杀和残留杀虫活性。

关键词: 水果 斑翅果蝇 种类鉴别 生物学与生态学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雄性不育的形态学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完全雄花败育资源板栗雄性不育1号(Cms-1)的形态学特征,本文从形态观察、花粉萌发率测定和解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ms-1雄花序上部败育,下部雄花发育正常且具有一定的萌发率(24.5%);②解剖发现,Cms-1花粉发育经历了雄花序原基形成期、雄花簇原基形成期、花朵原基形成期和雄蕊形成期,之后发育停止,花序轴维管束细胞破解,维管束收缩,进而雄花败育,因此推断Cms-1败育与维管束发育异常有关,其败育主要发生在雄蕊分化期阶段,处于孢原细胞分化和造孢细胞形成前期。雄花败育的自然特性使Cms-1在板栗杂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板栗 种质 雄花序 败育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专用黄瓜品种京研207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京研207是以雌性系BC244856-9为母本,以54H5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全雌华北类型大棚专用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瓜长33cm,横径3cm左右,单瓜质量170~200g,瓜把较短,瘤刺小,密度适中,果皮亮绿,心室小,肉质脆甜,品质好。耐低温、弱光,耐热,抗霜霉病、白粉病和CMV。每667m2产量可达7890.0kg。适于春温室、春秋大棚种植。

关键词: 黄瓜 京研207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