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方旱地废弃菌棒最佳还田量田间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北方旱地平菇菌渣还田的最佳施用量,以及还田后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菌渣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玉米生长状况、果穗性状和玉米籽粒产量均优于20 000 kg/hm2、25 000 kg/hm2的菌渣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处理,玉米各生长期植株和叶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7.39%,比化肥施用处理增产8.06%;同时,平菇菌渣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机氮和速效磷、钾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施用量越大,培肥效果越明显,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较CK1提高16.58%~34.98%和45.70%~86.20%。平菇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玉米生长状况最佳,果穗性状最优,籽粒产量最高,对土壤的培肥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施用量。


马蹄莲远缘杂交及其白化后代的胚拯救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昆明地区传统栽培的白花马蹄莲和彩色马蹄莲Ym035(橙红复色)、Ym005(红色)、Ym088(金黄色)、Ym002(浅粉色)和Ym064(紫红色)为试验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组合和结实率进行分析,探索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设计4组不同激素组合,对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进行胚拯救,探索最适于白化苗幼胚萌发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做母本,结实率高于白花马蹄莲,白花马蹄莲地栽植株比盆栽的更为健壮,最佳组间杂交组合为:Ym002×白花马蹄莲(地栽),彩色马蹄莲组内杂交以Ym005×Ym035杂交亲和性较高;远缘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地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采用Kernel密度曲线等深入分析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河南省126个县域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时空规律,并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分区。结果表明:1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的Kernel密度曲线呈现典型的单峰分布模式,分布曲线由"尖峰形"向"宽峰形"发展并整体向右移动,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上升,县域差异扩大。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平原区高,山地丘陵区低"的特征明显;大多数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随时间变化稳步提高,但提高水平差异较大;耕地投入强度和耕地产出效率的提升幅度较大,耕地利用强度和可持续性状况提升较慢。3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将126个县域划分为东部黄淮平原区、北部平原区、东南丘陵平原区、中南平原区、西部山地丘陵区等5个耕地集约利用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熵权法 Kernel密度法 时空分异 双重自组织模型 河南省


4种食用菌总黄酮生物功能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榆黄菇、秀珍菇、黑木耳和平菇4种食用菌进行子实体中的总黄酮提取并测定含量。通过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法比较了4种食用菌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利用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了4种黄酮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平菇中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榆黄菇和秀珍菇,黑木耳中黄酮含量最低。榆黄菇、平菇、秀珍菇和黑木耳黄酮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6.77、8.58、11.32、12.97μg/mL,铁还原法检测中发现平菇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平菇黄酮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4.17μg/mL。综合比较发现平菇是4种食用菌中的优势菌种,可进一步开发研究。


基于分水岭和凸包理论的自然场景下未成熟苹果直径测量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自然场景下生长期内树上未成熟果实的自动探测与大小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水岭和凸包理论的自然场景下未成熟苹果识别与直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灰度图像进行形态学重构后进行边缘检测,再利用合并局部极小值点分水岭分割方法从粘连区域中提取目标果实,并结合基于凸包理论的真轮廓提取和圆拟合方法,实现目标果实圆拟合直径的自动测量。计算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扁平型目标果的情况下,该方法的直径计算均方根误差最小值为1.91 mm,均值为2.27 mm,误差范围在品质评定等级差(5 mm)以内,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生长期内果实的大小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实 图像处理 形态学 分水岭 凸包理论 直径测量


紫玉米花色苷抑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牛肾细胞中增殖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紫玉米花色苷(purple corn anthocynins,PCA)的抗病毒效果,本试验先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测定了PCA对牛肾细胞传代系MDB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此确定PCA的安全浓度范围;然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CA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复制的影响。PCA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62.14μg/mL;而最小浓度为7.8125μg/mL的PCA就能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TC50)为262.14μg/mL,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38μg/mL,以此计算出治疗指数(TI)为23.04。由此证明PCA具有良好的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作用,提示紫玉米可作为防制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饲料原料。
关键词: 紫玉米花色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病毒复制


基于块标记的田间叶片损伤区域分割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田间开放环境中有效分割叶片损伤区域,该文结合Canny算子良好的边缘提取能力和叶片局部颜色变化相对较小的特征,提出基于块标记的叶片损伤区域分割方法,用于评价叶片损伤程度。使用Android系统手机在晴天大田开放环境中采集木耳菜、西红柿、黄瓜、茄子、桃、彩椒和蛾眉豆7种常见农作物叶片图像,在阴天采集丝瓜、葫芦、甜瓜、茄子和黄瓜5种叶片图像,然后进行分割。该分割算法在晴天和阴天总体的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7.5%,平均错误分类率为0.3%,并且有较好的目标一致性和边缘清晰度。应用系统对叶片损伤程度的评价结果与手工分割比较,在晴天和阴天采集图像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40%和1.475%,可较好地应用于晴天和阴天环境。该方法可探索应用于田间植物叶片损伤程度评价。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分割 病害控制 块标记 营养元素缺乏


板栗新品种‘良乡1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乡1号’是经实生选优获得的早实、丰产、中熟、适宜炒食的板栗新品种。总苞椭圆形,平均每总苞含坚果2.7粒;坚果椭圆形,单粒质量8.2~11.2 g。坚果褐色,果面光滑,果肉乳白色,风味甜,品质上等;果肉含水量46.2%,总糖12.3%,淀粉47.5%,粗纤维1.7%,脂肪0.9%,蛋白质4.1%,果实发育期100 d,北京地区9月中旬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