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Delta-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P5CS)是脯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抵抗逆境胁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P5CS在玉米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文对5个玉米P5CS基因家族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及保守基序等方面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5个玉米P5CS蛋白中有3个偏酸性,1个显中性,1个偏碱性;2个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3个P5CS蛋白主要以α白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不稳定指数分析发现,4个P5CS蛋白为稳定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所有的P5C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玉米P5CS家族内含子最少含有4个内含子,最多的含有19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5CS均蛋白定位于细胞基质;进化分析表明,PSCS家族分3个亚家族.
关键词: 玉米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 生物信息 基因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干旱胁迫响应基因MeGSTU7自然变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个木薯品种中检测MeGSTU7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阶段的表达量变化,并克隆测序了60个木薯品种的基因区DNA序列,分析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自然变异,并将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旱胁迫表型关联分析,挖掘优等位变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的MeGSTU7的表达量均上调。MeGSTU7基因区核苷酸变异丰富,共有23个SNP位点,A/G突变为主;外显子区总计10个同义突变,12个非同义突变;外显子区在品种资源群体中有4种主要单倍型,所有的单倍型分为两大类,分子进化分析表明,MeGSTU7的外显子区的两端受到很强的正选择作用;Q+K+MLM混合线性模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个Indel和2个SNP与干旱胁迫下地上部鲜重耐旱系数显著关联,并筛选得到了优等位变异。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MeGSTU7 木薯 抗旱 自然变异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现有文献为依据,从植物活性筛选、微生物活性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和产品开发4个方面总结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结果】自然界拥有丰富的荔枝霜霉菌生防资源。我国对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比较活跃,但现行研究以对拮抗植物、微生物的初筛为主要目的,停留在对拮抗生物代谢产物的活性测试水平,对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探讨不够深入,阻碍了荔枝霜霉病生防药物的开发与应用,资源价值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建议】以拮抗荔枝霜疫霉菌活性成分为核心,加强对其结构鉴定、化学构效分析及其诱抗和抑菌机理等研究,为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菌 生物防治 活性筛选 成分分析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油脂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因其具有消化吸收快,能量易释放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营养、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高效合成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理化性质 制备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散液液微萃取是2006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液相微萃取技术,该方法因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富集倍数高、所需有机溶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绿色友好的分离富集技术。近些年,该技术已经在环境水样、饮品、食品、矿物样品以及生物流体、土壤样品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近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包括饮品、蔬菜水果、谷物及动物性组织等食品中农药、酚类物质、持久性污染物、金属及其他一些物质的分析检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快速筛查桃中的25种农药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与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相结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建立了同时快速筛查桃中25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2种萃取方法中影响净化和萃取效率的各个因素,并建立了飞行时间质谱农药筛查数据库。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25种农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桃空白基质在10、30、50μg/kg 3个不同的添加浓度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4.9%~11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22.1%,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范围分别为0.01~12.30μg/kg和0.1~36.7μg/kg。
施用椰壳生物炭对砖红壤氮素淋失和油麦菜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用生物炭对油麦菜生长、氮素利用和淋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砖红壤-油麦菜系统土壤淋溶液不同形态氮淋失量、油麦菜农艺形态指标以及植株吸氮量。结果表明:有机氮淋溶量占砖红壤总氮淋溶量的73.8%~77.5%。常规化肥处理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氮和总氮淋溶量最高,分别为3.9,48.3,163.2,215.4 mg/盆。椰壳生物炭(1%,2%,5%,m/m)与腐植酸肥配施处理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分别比常规化肥处理降低40.6%~52.4%,28.8%~54.9%,22.7%~55.5%,24.4%~55.4%。添加椰壳生物炭油麦菜生物量、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单施腐植酸肥提高9.46%~26.44%,9.86%~13.61%;但是过量施用会影响生物量的积累,抑制根系的生长。椰壳生物炭施用量为3.2%(m/m)时油麦菜生物量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藏温度对玛咖块根采后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玛咖块根采后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功能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确定玛咖块根适宜的冻藏温度条件,对不同冻藏温度(-5、-10、-20℃)下玛咖块根部分理化指标以及质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温度的降低,玛咖块根品质下降速率缓慢,-5℃冻藏下玛咖块根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损失率明显高于-10℃以及-20℃冻藏的玛咖块根。TPA(质构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块根的硬度、耐嚼性以及回复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且冻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玛咖块根质构特性的维持。采用普通家庭冰箱的冷冻室(-20℃)冻藏能够较大限度地保持玛咖块根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斑月瓢虫捕食不同猎物的功能反应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反映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玉米蚜和豆蚜的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21、217.39、303.03头和60.98、151.52、153.85头。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以取食豆蚜和玉米蚜的搜寻效应大于烟粉虱。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为豆蚜>玉米蚜>烟粉虱,且雌成虫大于雄成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