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棉花枯萎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棉花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FOV)变异及致病力分化情况,利用AFLP技术对采自河北省的75株FOV和3号、7号、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比较了不同AFLP类群菌株对棉花品种冀棉11号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78株FOV可划分为4个AFLP类群(AFLP groups,AGs),AGsⅠ为3号生理小种,AGsⅡ为8号生理小种,AGsⅢ包括7号生理小种和67株田间采集菌株,AGsⅣ包括8个田间采集菌株,该类群菌株与3号、7号、8号生理小种遗传差异较大。致病力初步测定表明,3号、7号、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属中等致病力水平,而田间采集的75株枯萎菌菌株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占66.67%,中等致病力菌株占21.33%,弱致病力菌株占12%。表明河北省FOV群体遗传结构复杂,有遗传差异较大的新菌株出现,而且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之间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分化。
关键词: 棉花枯萎菌 生理小种 遗传多样性 致病型 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丝小枣中多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酒石酸铁法测定金丝小枣枣皮、枣核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首次利用化学发光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金丝小枣枣皮、枣核中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清除自由基保护DNA等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对·OH、NO2-、DPPH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OH引起的DNA损伤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当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质量浓度为60μg/mL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保护DNA作用最佳。本研究可为开发枣副产品的保健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梨主栽品种生长季钙含量的动态变化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缺钙会引起许多果实生理性病害。为给梨树合理补钙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梨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叶片、果实和新梢钙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梨的生长发育,参试品种的叶片和新梢钙含量均大体呈增加趋势,果实钙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幼果期至果实成熟前期降速最快),且同一品种幼嫩器官与成熟器官的钙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一发育时期相同器官钙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钙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叶片,其次是新梢,果实钙含量最低。不同梨品种的钙素营养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器官发育末期的钙含量,均以鸭梨最高,黄冠和大南果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甜樱桃砧木在河北的引进与观察
《河北果树 》 2014
摘要:近20年来,我国甜樱桃产业发展迅速。在种植甜樱桃时,种植户也不再仅仅重视接穗品种的选择,而是逐渐意识到甜樱桃砧木的重要性,渴望出现与甜樱桃嫁接亲和性强、早果、稳产、对甜樱桃品质无不良影响、适应性强、对病虫抵抗力强、容易管理、经济寿命长的优良砧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从英国引进考特砧木,开始了我国甜樱桃矮化和半矮化砧木的繁育、试验和推广。198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从意大利引进CAB-6P、CAB-11E和考特砧木,开展了繁殖技术和嫁接树在不同区域栽培适应性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弱光下甜(辣)椒3种酶活性的变化及其耐受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以11个甜(辣)椒品种为参试材料,以茄门(不耐低温弱光品种,CK1)和湘研1号(耐低温弱光品种,CK2)为对照材料,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研究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冷害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CAT和SOD活性均随低温弱光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叶片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14 d的叶片SOD和CAT活性与植株冷害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2个指标可作为甜(辣)椒幼苗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锻炼和高温胁迫下冬小麦热激蛋白与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经过适当高温锻炼可产生获得耐热性,为揭示其分子生物学机理,选取耐热品种邯6172和热敏感品种石新733,对34℃热锻炼和42℃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2个热激蛋白基因和6个抗氧化酶基因转录表达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并测定了热致死时间。结果显示,34℃热锻炼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叶片的热致死时间,42℃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表现出更强耐热性。34℃热锻炼可诱导耐热品种热激蛋白TaHsp70和TaHsp16.9基因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表达高峰,植株遭受高温胁迫时基因表达上调幅度更强于热敏感品种。34℃热锻炼,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Ta(Cu/Zn)SOD、TaMnSOD、TaApx1、TaApx4和TaApx5的表达均呈现间歇性升高趋势,耐热品种的表达量高于热敏感品种,遭受高温胁迫时基因表达持续上升的幅度相对更大。比较出现峰值的时间,热激蛋白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均不晚于热致死时间。说明,热锻炼可诱导热激蛋白和相关酶类基因上调表达,共同调控小麦获得耐热性。不同小麦品种获得耐热性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均不同,热锻炼后获得耐热性强度越大,保持的时间越长,遭遇高温胁迫时耐热性越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