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菇专用保鲜膜常温MAP保鲜试验
《保鲜与加工 》 2005
摘要:以3种特制抗菌膜、1种常规保鲜LDPE膜和1种普通LDPE膜为试材,研究平菇常温不同特性保鲜膜MAP保鲜效果,确定最佳平菇保鲜膜。结果表明,日本产保鲜膜和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研制的抗菌膜包装平菇后于常温下贮藏8天,基本保持平菇原有的品质,失重率小于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绵羊、山羊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效果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生产条件下,对3个优良品种的127只绵羊(道塞特47只、萨福克49只、杜泊31只)和111只波尔山羊供体使用不同国别生产的促卵泡素(FSH)实施超数排卵处理,然后对1 231只小尾寒羊和奶山羊受体实施不同方法的胚胎移植,旨在筛选出切合于生产实际成本低、效率高的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西兰产FSH对波尔山羊超数排卵后平均获得可用胚胎14枚/只,显著高于澳大利亚产FSH效果(平均7.59枚/只)(P<0.05),而中国科学院产FSH的超排效果(平均10.38枚/只)与新西兰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采用中国科学院产和新西兰产FSH分别对道塞特、萨福克和杜泊3个品种绵羊实施超数排卵结果,获得平均可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腹腔内窥镜法和常规手术法胚胎移植结果表明,移植妊娠率分别为57.44%和60.20%,2种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中国科学院产FSH价格便宜,而腹腔内窥镜法胚胎移植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两者结合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适宜羊胚胎移植产业化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细菌性条斑点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天津市水稻种植区的稻米病粒上分离和纯化,获得3种病原细菌,其中灰白色渐变浅黄色菌出现频率最高,占菌落的96.3%,为优势菌,另外2种分别占菌落的8.4%和1.9%;经过敏性反应、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细菌学鉴定,伤口和喷雾接种致病性测定,前1种病粒率最高分别为62.4%和9.1%;后2种病粒率为0.8%和未发病。确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病原细菌的优势菌为草生欧文氏菌〔Pantoea agglom erans(E.herb icola(Lohn is)Dye)〕,其它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孢菌(Pseudom onas puti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矿物改良剂在微咸水灌溉土壤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种不同天然矿物作为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4~5g/L的微咸水灌溉农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1能够降低土壤容重12.23%,提高土壤孔隙度12.28%。参试的改良剂均能够降低0~5cm土壤全盐量,最大降幅为72.5%,并能降低0~40cm土壤中CO32-和HCO3-离子,最大降幅达100%,改良剂4能够增加土壤中的Ca2+、Mg2+离子、降低土壤中的K++Na+离子。天然矿物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和化学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 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 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 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 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 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属单隐性 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类型,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压对安哥诺李贮藏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减压对安哥诺李果实贮藏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压有效保持了李果实的硬度和TSS含量,降低了果实中酸的消耗,抑制了果实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积累,保持了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POD活性。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