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蚕豆赤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 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 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 ),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 GenBank已报道的蚕豆葡萄孢属聚为一类.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 20 ℃,最适 pH为 8,对光照不敏感.

关键词: 蚕豆;蚕豆赤斑病;蚕豆葡萄孢;rDNA-ITS;G3PDH;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量水平对'威代尔'果实品质和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酿酒葡萄‘威代尔’为试验材料,探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不同产量水平对果实品质及其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不同产量水平下‘威代尔’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以及果形指数等外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且在1 200 kg/667m2下最高;500、800、1 000 kg/667m2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 200 kg/667m2最低;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2018年,果实中的Vc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年Vc含量逐渐降低;500、800、1 000、1 200 kg/667m2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在25%。不同产量水平下,800 kg/667m2和1 000 kg/667m2枝条的第4节长度显著高于5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第4节髓心直径显著低于5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随着4℃~-25℃温度的逐渐降低,2018年和2019年不同产量水平下枝条的电导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2018年,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2019年,500 kg/667m2和800 kg/667m2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1 0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8年枝条的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含量均逐渐升高,2019年,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含量均升高,可溶性淀粉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评价,经2 a控产试验,800 kg/667m2平均隶属函数值均为最高。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保证树体正常越冬,‘威代尔’酿酒葡萄的适宜产量水平为800 kg/667m2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威代尔 产量水平 抗寒性 果实品质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等美称,全省有中药材资源2 540种,大宗药材30多种,黄芪(Astragalus menbranaceus Bge.)作为"十大陇药"之一,黄(红)芪种植面积达2.8万hm2,占全国的40%。黄芪补脾益气,具有生血摄血,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的功能。随着我省黄芪人工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生长环境的改变和病原菌不断积累,黄芪病害已成为制约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植物源杀虫剂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 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关键词: 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发生动态;植物源农药;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较M处理增加了耕层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 0~15 cm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了土壤NO3--N和矿质氮净矿化量,较传统地膜覆盖(M)分别显著提高29.02%和27.81%。MS处理增加了 0~20 cm 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且以NO3--N为主,降低了40~200 cm深层土壤NO3--N和无机氮含量,NH4+-N含量变化不明显。从小麦生长阶段看,小麦生长早期T2~T4 (14-62 d)阶段矿质氮表现为净固持,小麦生长中后期T5~T7 (63~116 d)阶段表现为净矿化,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净矿化,MS、M、CK处理矿质氮净矿化量分别为23.9、18.7、8.5 mg/kg;在小麦生长中期T5 (63~75 d)阶段MS处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1.61 mg/(kg·d)]达到最大,较M [1.39 mg/(kg·d)]和CK [0.27 mg/(kg·d)]分别显著提高15.83%和496.30%。从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看,MS较M分别显著增加8.81%~59.45%和5.91%~22.1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土壤氮素矿化 无机氮 半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产气法评价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饲用价值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混合青贮 藜麦 体外产气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凹凸棒添加对有机肥发酵温度及养分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能,降低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碳氮损失,减少臭气排放,设置4个不同凹凸棒石添加量(0、5%、10%、15%),探讨凹凸棒石添加量对有机肥发酵温度、养分含量及养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不添加凹凸棒石的对照,添加凹凸棒石可降低堆肥发酵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持续时间,降低堆体水分损失速率;5%凹凸棒石添加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约10个百分点,但当其添加量超过10%时,氮素损失反而增加;添加凹凸棒石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和损失率,且凹凸棒石添加量与有机质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添加凹凸棒石可提高有机肥的钾素含量,但对磷素的含量和损失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生产工艺中,凹凸棒石的适宜添加量应为物料总质量的5%~10%.

关键词: 凹凸棒石;牛粪堆肥;发酵温度;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21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在碌曲县加仓村选择禁牧5年的高寒草甸草地作为试验样地,通过不同强度放牧试验,探究其地上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禁牧的地上生物量值最大,为1 084 g/m2,当放牧强度不断增大时,地上生物量逐步减小;重度放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低,中度放牧最高,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契合;禾草和莎草在中度放牧条件下密度最大,重度放牧使禾草物种丰富度和株高减小,与禁牧差异显著(P<0.05);杂类草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所占比重最高,其中,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毒草和可食杂草物种丰富度明显减小,毒草密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放牧可食杂草密度与禁牧、轻度放牧差异显著(P<0.05);试验区出现的毛茛科植物绝大多数为毒草,其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表现出了和毒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加,禁牧株高与三个放牧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强度的牦牛放牧可使草地植被结构与功能得以改善,当高寒草甸发生退化时,可利用围栏禁牧作为有效恢复手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植被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膜下滴灌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优质高产西瓜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适宜比例,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化肥氮肥减施30%(N1PKM)、50%(N2PKM)和70%(N3PKM)配施、单施化肥(NPK),研究了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西瓜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与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有效促进了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积累;在伸蔓期,N1PKM处理西瓜的叶绿素、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NPK处理相比,其叶绿素、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6.15%、13%、21.7%和52%;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N3PKM处理,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与NPK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NPK处理相比,西瓜叶绿素含量、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38%、2%、7.3%和10.14%,西瓜产量、含糖量、硝酸盐含量和还原性Vc分别提高了5.51%、2.7%、16.86%和10.42%,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6.56%和18.54%。综合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在河西绿洲灌区,保护地膜下滴灌高产优质西瓜在有机肥施用9 000 kg·hm-2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为氮肥减施30%(施用量约175 kg·hm-2)与有机肥配施。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有机肥 氮肥 西瓜 产量 品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40只初始体重为(30.21±1.42) kg的9月龄欧拉型藏羊(Oura-type Tibetan sheep, OTTS)(高原型)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的基础上每只羊每天分别补饲0、0.1、0.2和0.3 kg精料,预试期15 d,正试期195 d,旨在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OTTS的屠宰性能(P <0.05);提高了其头、皮+毛、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大肠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 0.05),降低了胃、小肠、胃肠道及其内容物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 0.05);提高了胃内容物占总胃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及大肠内容物占整个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P> 0.05);降低了肠道占体长的倍数;提高了胃的容积(P> 0.05)。初步说明,冷季补饲精料可提高OTTS屠宰性能,刺激器官发育,改变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布。本研究为高海拔地区发展藏羊产业、改善藏羊器官发育和调控其胃肠道内容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欧拉型藏羊 冷季 生产性能 组织器官 胃肠道 胃内容物 肠道内容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