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域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采用修订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象指标,即夏季最热8 d平均气温为主导指标、期间大气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甘肃河东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越夏范围向西向北有所扩展、海拔高度下限有所下降。陇中北部、陇中南部、陇东高原、六盘山区、陇南北部、陇南南部可越夏海拔高度下限分别为1 700、1 400、1 200、1 200、1 100 m和2 000 m,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下降了600、200、200、200、500 m和500 m,区域范围向西向北扩展到了陇中北部和甘南州等地。可越夏区以上涉及国土面积达到了近790多万公顷(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9%。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夏 气候区划 甘肃省河东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茎基盘腐烂病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甘肃河西地区洋葱茎基盘腐烂病发病重、药剂防效差的问题,本试验选取7种药剂,在移栽时进行蘸根处理,观测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洋葱植株成活率、生育期、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蘸根处理对洋葱茎基盘腐烂病防治效果较好,植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定植后30 d的防治效果为80.89%,57 d的防治效果为64.45%,产量为7 029.85 kg/667 m2,增产率达到26.77%。在洋葱定植时可以使用该药剂进行蘸根处理,57 d内对茎基盘腐烂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为甘肃河西高海拔冷凉区洋葱绿色优质生产提供了技术方法。

关键词: 河西高海拔冷凉区 洋葱 茎基盘腐烂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作障碍严重限制了当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当归(Angelica sinensis)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在当归主产区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模式(A:豌豆-当归-当归,对照;B:豌豆-小麦-当归;C:豌豆-蒙古黄芪-当归;D:豌豆-马铃薯-当归;E:豌豆-休耕-当归),于采挖期分别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基因组DNA相对丰度,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差异较大。与对照相比,C模式根际土壤的电导率显著增加,B、D和E模式的电导率略有下降,B、C、D和E模式的土壤CO2呼吸速率显著提高。2) 5种种植模式的当归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6门368属,其中,芽单胞菌门的芽单胞菌属、变形菌门的鞘脂单胞菌属和酸杆菌门的Subgroup6属为优势菌属。与对照相比,B、C模式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D模式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E模式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 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4) 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中6种代谢通路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C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是克服当归连作障碍的主要种植模式。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当归 根际土壤 理化特性 细菌群落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20mays20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20graminearum20species20complex)、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equiset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关键词: 宁夏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TEF序列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调控机理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株高和穗位高更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与产量密切相关,由多基因调控。矮秆基因被用来提高作物的抗倒性、生态适应性和收获指数。随着机械化穗收和粒收的普及,对矮秆玉米的育种需求日益突出,亟待拓宽玉米育种的矮化和抗倒伏种质资源。就矮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矮杆基因丰富性。尽管通过定位和克隆株高突变体获得了部分玉米株高的基因位点和QTL,但对玉米株高发育的遗传调控网络仍不清楚,而对矮秆性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株高和穗位高调控的理论基础,也能为耐密植、抗倒伏和宜机收的株型改良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育种实材。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控制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相关QTL/基因克隆研究进展,以及植物激素赤霉素、生长素和吲哚乙酸与矮杆相关性研究工作,旨在为未来矮杆宜机收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株高 穗位高 植物激素 功能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戈壁荒漠区基质槽培辣椒耗水特征及产量品质对水分调控的响应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的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定3种灌溉水平,即基质饱和含水率(θF)的50%~60%、60%~70%、70%~80%,分别在辣椒苗期、初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进行水分调控,研究了不同处理辣椒的耗水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控的响应。【结果】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植株日耗水强度均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各生育阶段耗水模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递增趋势;辣椒株高、茎粗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Vc)、硝酸盐对苗期和盛果期灌溉调控最敏感。与全生育期基质含水率均在70%θF~80%θF处理相比,苗期和盛果期基质含水率均保持在70%θF~80%θF,初花期和初果期进行亏缺灌溉的处理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Vc量分别提高了5.59%和5.82%,硝酸盐量降低了0.89%,产量增长了6.4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8.77%。【结论】综合整个生育期考虑,基质含水率苗期和盛果期均控制在饱和含水率的70%~80%,初花期和初果期分别控制在饱和含水率的50%~60%和60%~70%,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关键词: 戈壁荒漠区 辣椒 基质栽培 水分调控 优质高效 灌溉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2.0±3.0) kg的滩羊羔羊45只,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公羔8只,母羔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和10%的地椒。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3组滩羊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滩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背最长肌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1组滩羊背最长肌中C8∶0与C16∶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的比例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的地椒可以改善滩羊的肉品质,添加5%的地椒可改善滩羊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关键词: 滩羊 地椒花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藜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评价不同品种耐旱性,本试验以4个陇藜系列藜麦品种(即‘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和‘陇藜4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CK)、轻度水分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50%)、中度水分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30%)和重度水分胁迫(S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0%~10%)4个处理,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明确测定指标与干旱胁迫的关系,并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各品种幼苗株高分别较CK降低了30.64%、28.36%、32.76%和37.88%,根长分别较CK增加了37.54%、81.46%、43.33%和74.85%,根冠比较CK分别升高了42.86%、33.33%、40.00%和40.00%;‘陇藜1号’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处理升高了29.40%,其余3个品种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33.22%、36.20%和15.99%;各供试品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0.51%、1.67%、1.19%和2.07%;脯氨酸含量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116.84%、268.07%、798.01%和208.70%;‘陇藜3号’幼苗叶片SOD活性较CK处理升高了6.67%;各供试品种幼苗叶片POD活性较正常处理分别升高了163.96%、62.83%、73.27%和169.50%;幼苗叶片CAT活性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16.87%、11.44%、10.79%和4.30%。说明干旱胁迫下,藜麦幼苗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体内活性氧物质,从而使幼苗适应干旱环境;但当干旱胁迫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抗氧化酶活性减弱,植株体内ROS积累,叶片叶绿素合成和干物质积累受到抑制,表现为植株生长受到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可知,供试材料抗旱性表现为‘陇藜1号’=‘陇藜3号’>‘陇藜2号’>‘陇藜4号’。

关键词: 藜麦 干旱胁迫 生物量 生理响应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甘甜3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甜3号’是早中熟薄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倒卵形,纵径11.94 cm,横径11.78 cm,单瓜质量670 g;果皮灰绿色,老熟时微泛黄斑;果肉翠绿色,厚2.9 cm,肉质较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全生育期90~100 d,果实发育期32 d。中抗白粉病和霜霉病。产量48 667kg·hm-2。适合全国春秋季保护地栽培和兰州地区砂田提早栽培。

关键词: 甜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40份藜麦种质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盐胁迫对藜麦种质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以40份来自不同省份的耐盐性藜麦种质为材料,设置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 NaCl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轴长、胚根长和鲜重,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耐盐性较强的材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盐浓度升高,40份藜麦种质发芽率、发芽势、胚轴长、胚根长和鲜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鲜重与发芽势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40份藜麦种质进行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后,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即强耐盐、中度耐盐和敏盐材料,筛选出强耐盐材料4份,分别为‘JSS L-2’、‘HJL34-1’、‘HJL-33-2’和‘白藜’;敏盐材料4份,分别为‘HZL-1-3’、‘HZLM 5-3’、‘HZLM11-2’和‘MLL-3’。本研究结果可为藜麦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藜麦 盐胁迫 发芽率 相关性分析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