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四种无机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NH4HCO3、CuSO4.5H2O、CsCl、NH4NO34种无机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4种无机盐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各种无机盐均对线虫卵、卵囊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卵囊孵化的抑制率和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0.05 mol/L NH4HCO3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16 h达81.17%,24 h后达100%;对线虫卵孵化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6 h达93.33%,24 h后达100%。各种无机盐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均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且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其中CuSO4.5H2O的LC50最小,NH4HCO3和CsCl次之。表明CuSO4.5H2O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CsCl的敏感性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冠梨果柄涂抹梨果生长调节剂试验
《中国果树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09、2010年连续2年进行了黄冠梨果柄涂抹梨果生长调节剂思必达试验。结果表明,于幼果期在黄冠梨果柄上涂抹思必达,果实可提早成熟7~10天;可显著促进果个增大,对果形基本无影响,平均单果重308.1~330.4 g;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有机酸含量显著下降;但单果重350.0 g以上的大果果皮花斑病发病率有所增加。建议在甘肃省黄冠梨产区,幼果期每果果柄涂抹思必达不超过20 mg,同时将单果重控制在350.0 g以下。
关键词: 黄冠梨 梨果生长调节剂 思必达 果实品质 成熟期 果皮花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航天诱变后代的条锈病抗性变异及选择效果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的变异和选择效果,在甘肃陇南用系谱法对8个小麦品种的诱变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天10号、兰天14号、兰天17号在SP1(诱变一代)和SP2(诱变二代),PASCAL和85-173-4在SP2的群体病谱均较原品种对照发生了不显著的变异,但它们在SP1和SP2都没有出现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体;郑麦9023、陇原031和DORICO在SP2均出现了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且有分离现象。8个品种的SP2和SP3(诱变三代)共获得9个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和12个显著的非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其中15个突变系的后代都出现了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经过4代的选择,证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具有一定的选择可靠性,从郑麦9023和陇原031中分别获得了抗条锈、大粒和兼抗条锈、白粉病的优良突变系。这些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小麦种子能够引起后代条锈病抗性的丰富变异;变异可能出现在SP1、SP2或以后世代;对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可以进行选择;不论哪一方面性状的显著突变系,一般会随世代进展出现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都应作为抗性选择的目标对象而注意保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花青素合成与基因调控(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文章在阐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化学合成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花色素苷合成的基因调控及环境、激素化学物质等外在因子对花青素基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花青素代谢中,温度、光照、紫外线、施肥状况、激素水平等因素能诱发花青素合成的调节基因或反义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或抑制了花青素的合成。在调控基因中,一些对花青素合成的结构蛋白表达产生促进作用,一些则具有抑制效应。不同外在因子激活或抑制调控基因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花青素组型或相同组型的不同配比,使植物器官表现不同的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长江蔬菜 》 2012
摘要: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 000~10 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 000~1 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麦种质在大麦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根据野生大麦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特点,综述了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利用研究进展。从杂交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2个方面阐述了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研究现状和利用价值。其中,杂交育种主要从抗逆抗病、营养成分、快速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玉米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可根据需要将水与水溶性肥料、农药等充分融合,形成水溶液滴入作物根系,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作用。我们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结合石羊河综合治理及河西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研究总结出了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1
摘要: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分析仪研究了多元微肥、旱地宝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光合参数及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LED有效辐照为1 200μmol CO2.m-2.s-1条件下,拌种处理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叶片生育期光合速率,生育前中期叶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WUE(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影响,而对生育后期的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WUE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生育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亦达极显著水平。与LK99常规播种处理相比,多元微肥拌种处理增产19%;旱地宝拌种处理增产12.7%。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中早熟马铃薯LK99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慢-快-慢"的"S"型变化规律,而干物质积累速率则随生育期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说明适时收获有利于LK99干物质的贮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