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甘肃省果业发展刍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甘肃省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提升甘肃省果业发展的对策:建设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加强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提高果实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延长果品产业链条;加强果品流通体系建设。

关键词: 甘肃省 果业发展 品牌战略 产业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全膜覆盖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寻求有利于胡麻高产、稳产的栽培途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无覆膜)(T6)为对照,比较了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以及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等5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地膜覆盖所具有的提高温度、保护土壤墒情、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等作用,有利于胡麻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协调控制叶片MDA和Pro含量,提高单株朔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农田旧膜留至翌年免耕直播(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和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3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10.05%、17.52%和40.67%,当年在旧膜上覆盖作物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2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29.79%和22.16%。农田旧膜覆盖至翌年清除,而后覆盖新膜免耕直播是我国地膜覆盖种植区域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最优方式和实现胡麻高产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农田旧地膜 再利用方式 胡麻 生理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黄瓜植株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野生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机制,采用温室盆栽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研究了线虫侵染对黄瓜抗感品种植株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显著降低了感病品种津春4号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与干重及根系活力,并显著增加其根系鲜重与干重,而对抗病品种西印度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未造成明显影响。西印度瓜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幅度均小于津春4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津春4号。研究表明西印度瓜遭受的氧化胁迫较小,其抗氧化系统有效清除了氧化损伤。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黄瓜 植株生长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粉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最终小麦粉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证有关文献,综述了小麦粉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点的微生物种类、来源、及其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小麦粉 微生物 污染 预防和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塔县哈密瓜品种比较试验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从新疆引进的在金塔地区引种试验中表现良好的7个哈密瓜品种为试材,根据植株田间长势、抗逆性、抗病性、生育期、坐果性、小区产量及室内考种结果等综合分析,筛选适合酒泉金塔县露地种植的哈密瓜品种。结果表明:"金蜜八号"、"宝丰蜜"和"康丰蜜七号"3个哈密瓜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生长势强、抗病性好、商品性好、品质佳、易管理,适宜在金塔县栽培。

关键词: 哈密瓜 设施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啤系列啤酒大麦主要性状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研究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为了解甘啤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对甘肃省农科院选育的甘啤系列啤酒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产量、千粒重、筛选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趋于理想水平,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从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产量性状的成穗数、穗粒重改良潜力较大,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筛选率改良潜力较小。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性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秸秆与不同比例牛、羊粪堆置腐熟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麦、玉米秸秆分别与牛、羊粪按不同比例进行高温堆肥,通过测定堆体温度、pH值、发芽指数等理化指标,研究不同物料配比对高温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发酵的效果好于添加小麦秸秆,其高温持续时间较小麦秸秆处理长15~24d,腐熟时间短3d左右。添加羊粪处理腐熟效果优于牛粪处理。综合分析可知,以玉米秸秆和羊粪质量1∶1配比效果最佳,堆肥升温快,第3天即达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为22d,反应结束时pH值为8.35,发酵第30天种子发芽指数即可达80%以上,达到了快速腐熟的目的。

关键词: 腐熟 基质 秸秆 牛羊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6a冬小麦连作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等量氮(N)磷(P)养分投入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有机物料对陇东黄土旱塬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合施用,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氮磷配施(CK2)及不施肥(CK1)处理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效果最明显,2011年收获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较2006年分别提高15.5%、21.4%、14.1%和5.9%,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14.2mg.kg-1和48.0mg.kg-1,显著高于其他配施处理;冬小麦平均产量(3 536.3kg.hm-2)最高,较CK2、CK1分别提高53.2%和86.7%;平均水分利用效率(11.7kg.mm-1.hm-2)最高,较CK2、CK1分别提高30.2%和71.2%。因此,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磷化肥处理在陇东黄土旱塬雨热条件下对于全面提升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该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状况、作物产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及产量水平。

关键词: 冬小麦 连作 生物有机肥 土壤肥力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阐述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和宣传,提高人员素质;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构建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制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历程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对生境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小麦不同发育时期株高数量性状遗传与水分环境互作,本研究利用抗旱性强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陇鉴19与水地高产品种Q9086杂交,重组近交系(RIL)群体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两试验环境(甘肃镇远和兰州)雨养(干旱胁迫,DS)和灌溉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株高,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株高发育动态数量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26个条件加性QTL(A-QTL)和56对上位性QTL(AA-QTL)。在A-QTL中,Qph.acs-1A-1、Qph.acs-4B-2、Qph.acs-5A-1、Qph.acs-5D-1、Qph.acs-6B-2和Qph.acs-7D-1在开花期前能重复表达,且有相对较高的贡献率(H2(A))(7.39%~31.04%)。AA-QTL主要由非显著加性效应的位点间互作形成,贡献率(H2(AA))在1.38~24.27%之间,这些AA-QTL效应对后期株高有显著影响。有61.54%的A-QTL和58.93%的AA-QTL分别参与了水分环境互作,在雨养条件下普遍具有降低株高的效应。条件A-QTL的加性效应在拔节期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更多的体现出上位性效应。说明控制小麦株高发育的数量性状基因易与水分环境发生互作,且在小麦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旱遗传研究与分子改良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近交系(RIL)群体 干旱胁迫 株高 条件QTL 互作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