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雄性不育系msp—pz遗传特性及异交率的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msp—pz 雄性不育系发现于一个诱变的 M2代株系。控制雄不育性的 msp—pz 基因属隐性遗传,在太原地区 mspmsp—pz 不受光温影响而稳定表现,保持其80%以上的雄性不育性;mspmsp—pz 的雄性不育基因 msp—pz 不育性能被一般品种所恢复,并能转育成其它不同类型的msp—pz 雄性不育系;纯合的 mspmsp—pz 单株平均结实率占能育姊妹株(MspMsp、Mspmsp)单株平均结实率的15+1%;mspmsp—pz 自交产生的部分种子能够保持不育特性,从而起到一系两用的作用;mspmsp—pz 的雄性能育性比 mslmsl、MBY、LKBY、RBY—2等其它雄性不育系显著提高;用三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给 mspmsp—pz 授粉,其异交率分别为8.1%、13.7%、19.4%。


旱地棉花综合覆盖调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棉花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89~1991年采用地膜、秸秆两种材料综合覆盖棉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调查表明:旱地棉田综合覆盖增强了降雨渗水性,减少了地面径流,降雨后因土体本身温度低,降低了液态水向汽态水转化率,同时秸秆阻隔了


谷子(粟)感染粟瘟病后体内糖氮代谢的变化及抗病生理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谷子感染粟瘟病后,体内还原糖及除氨基氮外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增高,糖氮代谢发生改变,糖氮比降低。同时代谢的分解过程相对增加,蔗糖与还原糖、蛋白氮与非蛋白氮比值分别降低66.4%和2.5%。抗病品种体内糖氮代谢旺盛,合成作用较强,特别是糖代谢差异很大。抗病品种毛谷和感病品种铁耙子相比,孕穗抽穗阶段可溶性糖含量高26.2%~53.8%。蔗糖含量高52.6%~198.0%,而还原糖含量却降低0.7%~13.5%.蔗糖与还原糖比值高76.3%~195.1%,糖氮比值高20%~45.6%,抗病高产品种长农1号各种形态的糖含量最高,孕穗抽穗阶段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糖分别比铁耙子高53.8%~113.5%、89.5%~333.0%和30.5%.蔗糖与还原糖和糖氮比值也比铁耙子高89.8%~231.8%和47.4%~115.6%。因此,培育抗病高产品种必须选育在一定的氮素代谢基础上,具有很高的糖代谢能力的品种。


砖窑沟流域糜子农田水分平衡及其调节
《山西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探讨了砖窑沟流域土壤贮水供水基本性质、糜子耗水规律与水分供需平衡及其调节措施。结果表明,当地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供水功能。糜子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亩产115kg 的耗水量为254mm,亩产233kg 的耗水量为301mm,其中苗期耗水约占10%,分蘖期约21%,拔节期35%,抽穗成熟期为34%左右。总降水能满足糜子耗水要求,土壤供水起到年度及阶段调节作用。增加肥料投入,合理耕作,适当调整播期与密度是合理调节利用土壤水分,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晋陕蒙接壤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布局
《生产力研究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晋陕蒙接壤地区包括山西省的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兴县,陕西省的神木县、府谷县、榆林县、横山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胜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托克托县,共13个县(旗、市),国土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7万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和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一、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系统分析评价


秸秆覆盖对盐碱地水、温、盐、肥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通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盐碱地土壤水分、盐分、温度和肥力变化状况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连续三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田增加土壤含水量28.3kg~(-1);脱盐率达80%,表土含盐量维持在10gkg~(-1)以下;土壤有机质增加0.52~0.72gkg~(-1),物理、生物性状有所改善;覆盖地地温降低3.50℃,最终比露地增产玉米44.2~94.1%.盐碱地秸秆覆盖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


微型脱毒薯工厂化生产工艺指标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光、温、水、肥、基质、激素等工艺指标的研究,获得利用无土栽培方式,以蛭石为基质,无毒苗反复剪切侧芽顶,经生.根液NAA13+GA1.8×10~(-6)处理扦插,使其生长于日均温19.4℃,相对湿度77%,光照强度2万1x条件下,浇灌N5 P1.67 K4 Mg1.2me+微量元素的营养液,喷旌薯块诱导素生产微型薯,是工厂化生产的理想方法,解决了工厂化生产微型薯的工艺指标,形成了一条规范化工艺流程生产线。


棉花远缘杂交转育高纤维品质的探讨
《中国棉花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育种工作正在爬坡,优良品质的早熟资源更是贫乏,所以“突破性的新品种选育”就成为棉花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远缘杂交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途径之一。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引进不同种的资源并取得可育的杂种后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微肥对玉米增产的研究
《化肥工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山西几种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微肥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晋南旱原抗旱耕作法研究
《耕作与栽培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88~1990年,我们在临猗、万荣等县,进行抗旱耕作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麦收后留高茬覆盖浅耕少耕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小麦增产增收,省工节能,是小麦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