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我国植棉史略回顾和陆地棉引种概况

山西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陆地棉(美棉)引进我国种植至今已整整100年了。100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种植了千百年的亚洲棉(中棉)已全部被陆地棉所取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棉花生产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棉花产量和棉纺织品生产能力及产品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1 我国植棉史略记载的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棉国家之一。尽管棉花是否原产我国目前尚有争论,但早在公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陆地棉光籽1号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4年我们从抗病系80-72中发现光籽天然变异株,经自交选育而成新型陆地棉光籽1号。它具有早熟、高产、品质好、抗虫、耐病、含油率高等特点。经遗传分析,利用光籽的指示性状,提供杂优利用,简化了制种工序,又使棉花增产。人工去雄授粉、不去雄人工授粉和自然开放授粉平均亩产皮棉分别比晋棉7号增产23.3%、20.5%和13.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直接还田后的转化及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土壤通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褐土上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在土壤中第一年分解率为67.6%,第二、三年分别为12.8%和6.2%.秸秆中有机氮当年利用率为14~18%,如果配施化学氮肥可以降低玉米秸的C/N比值,加速秸秆的分解,也丰富了土壤速效氮,使作物产量增加.秸秆中钾含量丰富,还可增加土壤钾的储备.覆膜可提高作物对秸秆中养分的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秸分解率 土壤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乌尔黄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兽类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7—1989年,作者捕获达乌尔黄鼠2487只,用晶体干重法,将其中的1885只划分为5个年龄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臼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特点以及体重、体长、胴体重及头骨生长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臼齿磨损明显,而体重、体长等5项指标趋于恒定。达乌尔黄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不同地区间亦有差别,但年间变动较小,种群增长比较稳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晶体干重 种群年龄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双受精过程研究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观察,大麦双受精过程如下:授粉后35分钟,花粉管进入胚囊;45分钟释放出两个精子;50分钟,一精子先与卵细胞融合,另一精子移向中央细胞的二极核;55分钟,精子附卵核上,另一精子附于一极核上,同时还观察到一精子附于两极核上的现象;60分钟,精子仍贴附在卵核上,另一精子与二极核之一融合;90分钟,精子开始与卵核融合,初生胚乳核形成,其核中的三个核仁未融合;120分钟,精子与卵核融合,初生胚乳核分裂,但未见核仁融合。

关键词: 大麦 双受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双胚苗类型及后代观察初报

华北农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诱导后代筛选的36个双胚苗株系进行形态特性分类.共有6种,即双鞘同步型.双鞘异步型,单鞘同步型.单鞘一叶重叠同步型.单鞘一叶共生同步型、单鞘异步型,小麦双胚苗二代再现双苗率极小,三代双胚苗两苗系再现频率分别为0.823%和0.139%.二代分离奇异,三代按株系趋向整齐.双胚苗及后代去雄套袋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结实特性.是有性和无性基因型细胞的嵌合体,双苗特性可通过有性或无性过程传递给后代,无性的表达可能需特定的环境条件.双胚苗是选择兼性或专性无融合生殖的一个中间型桥梁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双胚苗 类型 无融合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成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中国油料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抗旱性强、中、弱的大豆品种各5个,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成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胚轴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发根早,主根长,侧根数量多,侧根总长度长,胚轴长,成苗率高。在干旱条件下的趋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 大豆 成苗期 抗旱性 根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光子1号杂种二代优势利用研究

中国棉花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潜力很大,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本研究于1991~1992年将杂种一代收获的种子,按组合分别种于夏县马桥育种基点,探索高优势最佳组合及其授粉方法,简化制种工序,开创棉花增产的新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地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着,盐碱地秸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年和耕翻覆盖处理结果来看,二者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盐碱地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有机肥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研究

耕作与栽培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白粉病日趋严重,并已成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影响小麦发病的诸多因素中,环境条件和遗传基础是影响小麦抗病性的主要因素。但栽培条件直按影响着群体发育、植体素质,从而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本文根据1989—1990年的肥料定位试验,通过分析施肥与小麦白粉病病指的定量关系,以期为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提高小麦抗病性能,增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