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白菜新品种‘晋青2号’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青2号’大白菜是采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其母本为雄性不育系96-14-6-2,父本为自交不亲和系88-13-8。生育期85~90 d,平均株高64.3 cm,开展度67.7 cm,叶球高55.7 cm,叶球直径13.4 cm,球形指数4.2,紧实度指数90.4,叶球质量3.3 kg,净菜率69.2%,平均净菜产量99 340.5kg·hm~(-2)。抗大白菜霜霉病、病毒病和黑腐病。适宜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地区秋季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无叶舌种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试验以P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综58/lg、郑58/lg、昌7-2/lg。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组合郑58/lg×昌7-2、郑58×昌7-2/lg特殊配合力高。测交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均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非无叶舌与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株型理想,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叶片直立、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是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期喷施二甲四氯对不同品种杂交谷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分析喷施二甲四氯对不同品种杂交谷的生长是否有影响,为谷田除草剂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喷施推荐剂量二甲四氯,进行大田喷施试验,施药后30 d测定杂交谷子的形态指标(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生理指标(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MDA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结果]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3号的株高、叶长、茎粗均没有显著影响,对叶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SOD酶活性、POD酶活性、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均有略微上升趋势,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12号形态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茎粗有略微抑制作用,对SOD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POD酶活性,对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抑制了净光合速率,略微促进了蒸腾速率;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13号的株高、叶宽、茎粗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促进了叶长生长,对SOD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轻微抑制了POD酶活性。[结论]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3号、张杂12号、张杂13号3个品种杂交谷的药害不明显,二甲四氯可以用于这3个品种杂交谷田除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植物原生质体在品种改良、基因遗传转化、远缘杂交的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给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禾谷类作物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再生、应用四个方面对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的3种途径,对其在遗传改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细胞融合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高粱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 》 2016
摘要:为了准确把握中国高粱研究进展的动态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高粱相关文献,分别从载文量、文献来源及文献被引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目的是客观分析国内外高粱研究现状,为我国高粱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穴播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谷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探求杂交谷子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组合,对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不同播种穴数、不同留苗数的密度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穴数或留苗数均能提高产量,但密度组合在15万穴下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时增加密度已不能提高产量,在低密度组合下,杂交谷子能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分蘖、单穗籽粒质量、千粒质量,稳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因为高密度下杂交谷子生物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降低,导致籽粒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耗水量不断增加,说明杂交谷子适当稀植才能达到节水、高产、增效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肥时期与肥料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旨在探明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夏玉米合理追肥时期和追肥种类。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追肥时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和追肥种类(尿素+磷酸二铵,仅追尿素)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区、裂区和再裂区的产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4个夏玉米品种平均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先玉335’>‘强盛51’>‘临玉3号’>‘浚单20’,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强盛51’>‘先玉335’>‘临玉3号’>‘浚单20’。对于高产夏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51’,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均高于单追尿素;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则高于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因此,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单施,可获得夏玉米高产高效。
关键词: 追肥时期 尿素 磷酸二铵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率 氮肥表观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