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培养基渗透压和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种质离体保存的效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葡萄品种Melissa、Sweet Scarlet、巨玫瑰、黑玫瑰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砂糖、甘露醇提高渗透压或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脱落酸(ABA)等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葡萄组培苗离体保存延缓生长的影响,以探寻适宜葡萄离体种质保存期间延长继代间隔的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20~30 g/L甘露醇或附加2~3mg/LPP333能有效抑制Melissa、巨玫瑰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存活率高,可用于该葡萄品种种质离体保存。培养基中附加25~85g/L的白砂糖对Melissa、巨玫瑰葡萄组培苗未表现抑制生长作用;低于300mg/L的CCC对Melissa、Sweet Scarlet葡萄组培苗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高于400 mg/LCCC引起组培苗玻璃化。附加3 mg/L以上ABA对巨玫瑰、黑玫瑰葡萄组培苗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且引起组培苗死亡。CCC和ABA不适宜上述供试葡萄组培苗的缓慢生长法保存。

关键词: 葡萄 离体继代培养 种质保存 甘露醇 PP3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印迹技术在线富集测定玉米中嗪草酮残留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对玉米中的嗪草酮残留进行高效的分离、富集和测定,以嗪草酮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柱用于玉米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建立了在线富集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嗪草酮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嗪草酮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选择性,在0.01~0.50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9991),最低检出浓度(S/N=3)为1.8×10-3μg/m L,在0.01、0.05、0.10 mg/kg 3个浓度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9%~9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98%。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缩短了分析时间,无基质干扰,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应用于玉米中嗪草酮残留的分析检测。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在线富集 嗪草酮 残留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萎病菌侵染下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明确不同黄萎病抗性品种间该基因家族成员的多态性及表达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通过RNA-Seq测序技术,获得黄萎病菌侵染陆地棉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Unigene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针对该家族成员设计特异的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引物,在Applied Biosystems 7500 Real Time PCR System上使用SYBR green PCR试剂盒标记反应产物,棉花Gh ACTIN为内标,采用2-ΔΔCt法分析抗病品种冀79、感病品种TM-1中该基因家族成员在0 h及受侵染1、8、24、48、72和96 h后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12个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分属3个进化群,基因间存在4个保守结构域。其同源基因在D5基因组染色体上,主要集中于第2、3、6、7、9、10、13染色体。陆地棉受黄萎病侵染后,Dirigent-like蛋白基因抗病、感病品种间差异表达,抗病品种冀79受黄萎病菌侵染1 h时上调2倍以上的有Gh DIR4、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和Gh DIR11,其中,Gh DIR9上调6.5倍;侵染8 h时Gh DIR1、Gh DIR4、Gh DIR7和Gh DIR11上调,有2个上调2倍以上;侵染24 h时仅Gh DIR4上调2倍以上;侵染48 h时Gh DIR1、Gh DIR4、Gh DIR7和Gh DIR11上调达到2倍以上;侵染72 h时仅Gh DIR9上调2倍以上,达到6.4倍;侵染96 h时仅Gh DIR4上调2倍以上。感病品种TM-1受侵染1 h时仅Gh DIR7上调2倍以上;受侵染8 h时Gh DIR7上调325倍,Gh DIR10上调2倍以上;侵染24和48 h时Gh DIR4、Gh DIR5、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急剧上调,Gh DIR7、Gh DIR9、Gh DIR10上调10倍以上;受侵染72 h时Gh DIR4和Gh DIR7还保持较高的表达量;侵染96 h时Gh DIR5、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和Gh DIR11保持较高的表达量。由此看出,受黄萎病侵染时抗病种质冀79 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上调表达要早于感病品种,但是,该基因家族成员在感病品种受侵染8 h后上调倍数远远高于抗病品种,而且到96 h时其表达量还较高;抗病品种上调的Dirigent-like蛋白家族成员Gh DIR4、Gh DIR7、Gh DIR9和Gh DIR11值得关注;Gh DIR6、Gh DIR7、Gh DIR9和Gh DIR10在感病品种TM-1中上调显著。此外,抗病、感病品种间Gh DIR1、Gh DIR3、Gh DIR5、Gh DIR8、Gh DIR10和Gh DIR12存在核苷酸多态性。结论 Dirigent-like蛋白与黄萎病菌侵入后棉花植株的抗性反应相关。

关键词: 棉花 Dirigent-like蛋白基因 黄萎病菌 表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度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卵、幼虫、蛹及成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卵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提高。在相对湿度10%时,孵化率约60%,当相对湿度为20%以上时,孵化率均在80%以上,且当湿度低于40%时,孵化出的幼虫弱小。不同龄期幼虫耐水淹能力显示,随水淹时间延长,各龄期幼虫存活率均随之下降;3 h内,高龄幼虫存活率明显高于低龄幼虫;当水淹时间超过4 h,各龄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可以存活,幼虫的耐受极限是7 h。此外,在饥饿状态下,1、2龄幼虫在试验各湿度条件下的耐受力最差,3龄后逐渐增强;极端低湿(10%)、高湿(100%)对各龄期幼虫均有不利影响。其中,1龄幼虫对低湿环境的适应性最差,大龄幼虫在高湿时容易感染病菌导致不能化蛹。湿度对蛹影响相对较小,在相对湿度为10%时,羽化率77%左右;当相对湿度在20%以上时,羽化率均85%以上。对于成虫,在无营养供给时,相对湿度低于20%时,成虫不能完成交配和产卵;当相对湿度为40%时,产卵量较低;湿度超过60%后,成虫寿命显著增长,产卵量也显著增加。在有水分和营养供给时,成虫更具有忍耐干燥环境的能力,营养的补充也使产卵量大大增加。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湿度 水淹 生长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北日光温室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蔬菜 2014

摘要:根据冀北地区生产状况,以提高保护地栽培设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研究总结了冀北日光温室蔬菜高效种植模式——"黄瓜—生姜轮作模式"。越冬长季节黄瓜从10月中下旬开始定植,到翌年5月下旬拉秧,667 m2产值平均7.5万元;越夏生姜从5月开始定植,到10月上中旬结束收获,667 m2产值平均1万元。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种植模式 黄瓜 生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节水栽培技术措施

河北林业科技 2014

摘要:目前葡萄栽培主要依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在葡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水分的合理利用将是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对当前的节水技术措施进行了利弊分析和分类汇总,力求对葡萄的节水栽培提供帮助。

关键词: 葡萄 节水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蕾期浇水缓解棉花早衰的激素动态变化研究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衰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选用2个棉花品种冀优01和国欣3号,研究蕾期不同水分条件对棉花早衰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干旱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早衰指数,降低了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籽棉产量,是棉花早衰的主要诱因,而蕾期浇水能够明显缓解棉花早衰;棉花早衰始于根系,是蕾期干旱条件下根系向叶片中输送的ABA含量的增加及CTK含量减少引起的,推测叶片中ABA/CTK比值的提前升高是启动棉花早衰的激素信号。

关键词: 棉花 早衰 植物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地区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背景下,指出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工程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等主要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国外先进国家的传统农业节水技术状况。对华北地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北省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河北省的环境状况提出了农业节水方式,为指导该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业节水 节水措施 华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吡虫啉处理对棉田苗期蚜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现代农村科技 2014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吡虫啉处理对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同使用剂量对种子的安全性、天敌、红蜘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金尔大红袍吡虫啉还是福蝶吡虫啉的处理均不用防治苗期蚜虫,且对种子安全;金尔大红袍吡虫啉750 g/100kg用量的防治效果最好,此试验为吡虫啉拌种防治蚜虫提供了应用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吡虫啉 苗期蚜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航天诱变系衡辐9103性状观察及分析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冬小麦轮选987为模式品种,选育出矮秆、白粒突变系衡辐9103,与野生型轮选987比较,下述性状发生改变:(1)株高降低5.03 cm,方差分析达0.01极显著差异;(2)籽粒颜色由野生型红粒变为白粒;(3)穗长、株穗数及千粒重分别增加-0.12cm、0.7个及0.95 g,均达0.05显著水平;(4)小穗数及穗粒数与野生型无差异;(5)2010年及2011年度产比试验中,超对照品种石4185达5%以上,2012年在国家区试预备试验中,比对照良星99增产3.17%,已升入下年度区域试验。通过航天诱变,可同时诱导多性状变异,选育矮秆、多穗、白粒变异新品系,进行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关键词: 小麦 航天育种 矮秆 白粒 多性状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