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期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谷子抗低氮胁迫能力,以12个品种谷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氮浓度为5.0mmol/L和0.1mmol/L的营养液浇灌对照组与低氮组,在蛭石中培养1个月后测量苗高、根长、生物量、氮累积量、氮利用效率和耐低氮指数。结果表明,随着低氮胁迫的进行,12个谷子品种的生长受显著影响,但品种间受低氮胁迫的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各品种的苗高、生物量、氮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氮利用效率升高;根长有的降低有的升高。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冀谷31、龙谷31为耐低氮胁迫基因型。这对不同地区选择耐低氮的夏谷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谷子 低氮胁迫 氮利用效率 耐低氮指数 隶属函数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氏新小绥螨在板栗上的扩散规律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释放袋悬挂于板栗树主干后,沿植株枝条由近及远,逐渐扩散,在距挂袋处1 m、2 m、3 m和4 m处的叶片上分别于释放后1 d、1 d、3 d和7 d时达到种群密度高峰,7 d最远扩散距离达到距挂袋处4 m以上。距挂袋处不同距离巴氏新小绥螨的密度相差较大,由近及远,密度逐渐递减,相应的,不同距离处板栗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的密度由近及远逐渐增大,1-3 m处板栗小爪螨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株,4 m处的板栗小爪螨密度与对照株相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以蔬菜为例,从农药残留与蔬菜种类;农药残留高低的季节、产地与市场变化;农药残留品种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基本情况,并从环境、市场、农户、政府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最后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熟后灌溉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2012年玉米生长季节,采用3个高产玉米品种,在乳熟后期分期(设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3水平,不灌水为对照,分别用I9.20、I9.25、I9.30和CK表示)进行灌溉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水处理与CK相比,成熟期1 m土体土壤含水率提高2.92%~14.14%。不同灌水处理农田蒸散量变幅为380.67~434.91 mm,处理间由小到大为I9.25、I9.20、I9.30、CK。不同处理影响干物质积累转移,CK和I9.30处理提高了吐丝前营养器官同化物向籽粒的转化效率,I9.20与I9.25处理则提高了吐丝后营养器官同化物的转化效率,而最终产量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不同处理籽粒水分生产率为21.94~26.53 kg/m3,以CK最高或较高。这表明,乳熟后适期灌溉,虽然降低了水分利用率,但提高了籽粒产量。结合本研究地区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乳熟后灌水建议在9月20~25日期间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肥尔德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肥料服务体系四大任务
《现代农村科技 》 2014
摘要:河北肥尔德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肥料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基地,由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创建。公司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在多年田间试验和科学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土壤养分和作物营养需求规律生产各种作物专用肥,是肥料科研及生产的专业机构。2014年6月20日,肥尔德公司与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项目首席专家王慧军签定任务合同书,承担渤海粮仓建设肥料服务体系重要任务。肥尔德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谱指数的苹果叶片水分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快速、无损的苹果叶片水分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为苹果树干旱预警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不同生育期采集的苹果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的苹果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了苹果叶片水分含量与光谱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苹果叶片水分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水分含量的敏感光谱波段主要集中于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利用6个光谱指数建立的单变量估算模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但以水分指数建立的估算模型y=29503x2-57746x+28317的拟合决定系数R2最大,为0.5401;经检验,拟合方程的RMSE为2.4,RE为5.8%,检验精度达到了94.2%。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苹果叶片水分含量估算模型y=-556.819+347.838x1-17.815x2-27.864x3+299.492x4+25.647x5+9.835x6的拟合决定系数R2为0.6371,经检验,拟合方程的RMSE为1.26,RE为1.8%,检验精度达到了98.2%。表明以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的苹果叶片水分含量估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