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苗期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在滨海重度盐碱地棉田增施土壤改良剂沸石(FS)、石膏(SG)、生化制剂康地宝(KDB),测定棉花苗期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情况,并对苗期0~40cm土壤含盐量、含水率、土壤容重和pH值进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与无任何改良措施的对照(CK)相比,FS处理各土层含盐量均降至2.00g/kg左右;SG处理各土层土壤容重降至1.12~1.45g/cm3;KDB处理各土层含水率无明显降低,pH值下降至8.0以下。3个处理棉苗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大15.6%~35.6%,叶片NPQ降低了7.3%~16.7%;FS处理下叶片LAI、干质量和光合参数分别增高59.3%、36.7%和31.8%~75.4%;SG处理根冠比增大78.6%;KDB处理SPAD值和Fv/Fm、Fv/Fo、ΦPSⅡ、ETR、qP等参数分别增高21.9%和7.8%~55.5%。3种土壤改良剂均能明显改善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但其影响方式不同:沸石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叶片光合特性并促进其生长;石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冠比;康地宝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并明显降低pH值,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优化了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色谷子品系的鸟害程度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针对目前谷子生产上鸟害严重的问题,以褐粒谷子品系冀谷31和冀谷19为试验材料,以黄粒品系和红粒品系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粒色谷子品系鸟害的产量损失率和鸟饲食用率。结果表明:褐粒谷子品系冀谷31和冀谷19的产量损失率和鸟饲食用率均极显著<黄粒品系和红粒品系。证实了褐粒谷子品系冀谷31和冀谷19具有明显的鸟害轻的特点,其鸟害轻的主要原因在于粒色。本研究结果可为抗鸟害谷子品种的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茬口土壤和大豆品种对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和大豆品种是影响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土壤捕捉试验,分别从冬小麦茬口和玉米茬口土壤中种植的4个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得到149株快生根瘤菌和49株慢生根瘤菌。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16S-23S基因间隔(IGS)以及共生基因(nod C)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考察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ARDRA分析结果表明,快生根瘤菌全部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全部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IGS酶切分型将所有菌株分为3种图谱类型,其中型Ⅰ与辽宁慢生根瘤菌(B.liaoningense)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型Ⅱ和型Ⅲ与费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分属于以上2个种。在两种茬口土壤中快生根瘤菌费氏中华根瘤菌均为优势种群,在冬小麦茬口土壤中的比例(平均95.18%)远高于玉米茬口土壤(平均53.78%)。‘冀豆12’大豆品种的费氏中华根瘤菌在两种茬口土壤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品种。对菌株的IGS基因型与宿主大豆品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品种与根瘤菌IGS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nod C-RFLP酶切分型结果表明,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菌株的共生基因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根瘤菌、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茬口对根瘤菌的种群结构影响较大,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助剂对苯唑草酮增效作用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增强作用,室内及田间试验均表明GY-Tmax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最强,GY-S903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略高于GY-T12,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大于对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加工型苹果品种介绍
《现代农村科技 》 2014
摘要: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之一,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品种还是用作鲜食,且价格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用于加工的仅占5%左右,远低于西方国家40%的比例。缺乏加工专用的苹果品种,是制约我国苹果加工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将苹果进行深加工,既可以增值,也可以减缓因为储藏保鲜而付出的大量财力和人力,又能大大满足当前市场对苹果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市场前景极好。因此,苹果加工品种的栽培,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穿孔病的比较鉴别与防治措施
《河北果树 》 2014
摘要:桃穿孔病是桃、李、杏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核果类果树产区都有发生,尤其沿海滨湖地区在多雨、多雾年份发生严重,常引起核果类果树叶片大量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根据病原种类的不同,桃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3种。1细菌性穿孔病1.1病原物(细菌)核果黄单胞杆菌。1.2发病症状1)叶。先出现油渍状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有一圈黄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溢出黏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浇灌及改良剂对粘质滨海盐土离子组成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沧州粘质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微咸水浇灌结合6种改良剂对粘质滨海盐土全盐质量分数、pH、离子组成、棉花出苗、苗高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后,不同处理0~20cm土层离子组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T1处理变化最大,与对照相比,土壤pH、全盐质量分数、Na+、K+、Cl-和总碱度(HCO3-+CO32-)分别降低0.43%、0.10%、14.02%、0.30%、22.26%和5.03%;Ca2+、Mg2+和SO42-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0%、0.11%和36.43%;T1处理后的棉花出苗率、苗高及干质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可见,适宜沧州滨海盐碱土改良最佳的改良剂组合为秸秆+磷石膏+猪粪+腐植酸+FeSO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处理对苹果早期落叶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对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的4种常见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通过比较其相对防治效果,确定了针对该病的最佳防治药剂及适宜浓度。结果表明: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效最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次之。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苹果树科学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冠苹果杂交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分析金冠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规律,2007~2010年以金冠为亲本3个组合(红玉×金冠、金冠×红玉、金冠×津轻)杂种实生树和金冠自然实生树共计2 863株为试材,对其F1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金冠作为母本时杂种后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幅度较小(10%~21%);金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传递力为110.4%~112.6%,杂种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有利于选育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苹果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对覆膜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2014
摘要:为了揭示棉花生长发育对咸水灌溉的响应特征,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棉花出苗、株高、叶面积、果枝数、地上部干质量等形态指标以及产量构成、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出苗率和成苗率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但3 g/L灌水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5,7 g/L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在移栽补全苗情况下,咸水灌溉对棉花形态生长指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灌溉水矿化度愈大,抑制作用愈大;对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的影响在蕾期最明显,花铃期之后开始逐渐减弱;对果枝数和棉铃生长的影响程度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处理间棉花的耗水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大小顺序,按灌水处理依次为3,1,5,7 g/L,其中7 g/L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灌水前初始值相比,试验结束后1,3 g/L灌水处理的0~40 cm土层盐分未增加,5,7 g/L灌水处理则形成了积盐.研究结果可为咸水安全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