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凹唇壁蜂对不同梨树品种授粉效果试验
《河北果树 》 2014
摘要:凹唇壁蜂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壁峰属,为我国北方果园主要的传粉昆虫。凹唇壁蜂成蜂营巢率高,繁殖倍数高。目前,利用凹唇壁蜂为苹果、梨等果树授粉的果园面积在增加,但尚未见利用凹唇壁蜂为梨树授粉的研究报道。本文重点研究凹唇壁蜂对不同梨树品种授粉效果,为更好地利用凹唇壁蜂为梨授粉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发生现状及病原初探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发现,玉米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各地区平均病株率在73.9%~100.0%,病情指数在14.0~30.9。对各地区玉米根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主要因真菌引起,且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有藤仓赤霉复合种、离蠕孢菌、腐霉菌、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不同地区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存在差异。对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离蠕孢菌致病力最强,且能引起植株矮化,严重影响地上部植株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港流域油葵-夏玉米套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针对黑龙港流域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立足于黑龙港流域的生产和气候特点,以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为试验材料,以7月5日轮作直播玉米为对照,在套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60 cm等行距,40 cm+80 cm宽窄行)和玉米不同播期(6月20日、25日和30日)对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夏玉米套播时,采用宽窄行种植、6月25日播种玉米,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40080元/hm2。在黑龙港流域可以采用油葵-夏玉米套播种植模式,部分替代目前耗水量巨大的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1-05-14,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0,90,180,360,540kg/hm2时,菘蓝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在菘蓝生长60~180d,不同施磷水平下,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长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即"S"型曲线;磷肥用量在0~180kg/hm2时,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反而下降。菘蓝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动态变化与其干物质积累规律类似,总体均呈"S"型增长趋势。在整个生长期,以磷肥施用量为180kg/hm2的处理菘蓝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累积吸收量最高;而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菘蓝对氮的吸收量最大,钾次之,磷最少,当磷肥用量达到180kg/hm2时,菘蓝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370.22,192.44,682.44mg/株。【结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为180kg/hm2,且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黄酮及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不同类型蒲公英总黄酮及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植物学特性及种质来源不同将蒲公英分为栽培种质1、栽培种质2及野生3种类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在波长500 nm和595 nm下对蒲公英4个不同时期总黄酮和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蒲公英中蛋白与黄酮含量随时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180 d时含量均最高,其中栽培类型2中蛋白和黄酮的含量分别达(15.054 7±0.608 5)mg/g,(37.984 0±0.735 6)mg/g显著高于栽培类型1和野生类型。3种类型蒲公英黄酮与蛋白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不同类型蒲公英中黄酮与蛋白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治理及其田间抗药菌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水平发展态势,于轮换用药前后,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河北、山西、河南3省葡萄主要种植区11个葡萄园试验地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采集的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抗药的菌株其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不同地区轮换用药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水平变化态势因用药流程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或混合用药进行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时,需制定合理的施药流程,并根据抗药性治理的效果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甲霜灵 抗药性变化动态 抗药性遗传稳定性 合理用药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三农 合作先行——高邑县东良庄村粮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
《现代农村科技 》 2014
摘要:高邑县东良庄村现有耕地面积2 458亩,人口1 864人。近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牧局大力支持下,10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以流转土地为基础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不仅将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出外打工挣钱,而且土地收入比自己耕种还要高。更为高兴的是:流转土地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住进干净整洁的楼房,不担心农具和粮食存放的问题,破解了楼房住不了多久就变泥地的传统难题,保持了农村社区的整体风貌,使新民居建设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好势头。这一举措不仅使农民钱袋子鼓了,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旱地覆膜春玉米田水温效应及增产限制因子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覆膜栽培春玉米旱作田土壤水温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设计垄作覆膜、垄作裸地、平作覆膜、平作裸地(对照)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对春玉米田各生育时段的土壤温度、土层水分、耗水结构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自播种到抽雄的生育前期春玉米田覆膜较裸地增温1~3℃,土壤积温增加155.2~280.9℃;延长生育期约5.9~10.7 d.自播种到成苗期覆膜保水效应显著,WUE较裸地提高81.6%~136.4%.春玉米成苗到拔节期正值该区域稳定干旱期,覆膜处理土壤供水层深达80~100cm,干旱胁迫使WUE较对照降低17.0%~21.6%,产生奢侈耗水.春玉米小喇叭口期后进入雨季,各处理土体复水,并产生过饱渗漏,最终使收获期土体水分与播期持平,贮水丰富.垄作覆膜较裸地增产9.5%;平作覆膜不利于降水入渗而导致渍水,减产5.0%;垄作裸地与平作裸地差异不显著.以雨季前气象干旱期的土壤枯水与雨季后的土壤库水为特征的春玉米田水分供求时序失衡,限制了春玉米的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