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甘薯病毒病害SPVD抗性鉴定方法及产量损失估计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甘薯病毒病害(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抗性鉴定方法,于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的方法对12个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显示,嫁接接种后,接穗成活率接近100%,12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病,病情指数在51.0~95.2之间;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降低、蔓长缩短;单株薯块产量损失范围在55.1%~97.8%之间。研究表明,供试的12个甘薯主栽品种感染SPVD后均可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且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是一个有效的SPVD抗性鉴定方法。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害 抗性鉴定方法 产量损失估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有害气体对猪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

河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掌握规模化猪场舍内小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为猪舍空气质量对人、动物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和相关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出有效的舍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2010年11月20日~2011年3月10日和2011年11月19~2012年3月11日连续2 a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31栋猪舍(规模化猪舍,利用屋顶进风,地下航道抽风的立体空气综合控制技术)和周围10个小型猪场26栋猪舍(简陋猪舍,利用自然通风或小风机通风)进行舍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空气综合控制技术通风的标准化猪舍内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明显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还保证了舍内温度,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有害气体 猪舍 空气质量 控制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粮大县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效应分析——以固始县为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摘要:以固始县为典型案例,调查产粮大县农作物农资综合补贴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剖析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虽有一定增收效应和增产效应,但效果并不显著。农资综合补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补贴标准偏低、补贴对象有失公允、补贴资金发放成本较高、资金发放形式不规范等问题。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完善产粮大县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资综合补贴 政策效应 产粮大县 固始县

1株生防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芝麻连作田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10-26,为明确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纸碟法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菌株B10-26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生防菌B10-26菌体和活性物质对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芝麻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esam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菌株B10-26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只能将其鉴定到芽孢杆菌属;对菌株B10-26的ITS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10-26的ITS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ITS序列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序列分析鉴定指标,将B10-26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关键词: 芝麻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红花分子及生化标记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花是传统药用植物,同时兼具油料及工业用途,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利用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综述了我国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红花研究中的应用,为更深入地开展红花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花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583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新品种郑麦5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异地种植,品质检测"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已申请国家小麦新品种权保护。1特征特性1.1综合农艺性状优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0.3d。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半披,株高7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冷调节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而且限制植物的广泛分布。从低温信号转导途径角度全面阐述了上游耐冷调节基因蛋白激酶基因、调控CBF/DREB1的基因、CBF/DREB1亚家族基因及其他转录因子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耐冷基因的利用及植物耐冷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耐冷 调节基因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与加工业发展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

摘要:通过阐述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对粮食安全与加工业的意义及影响,阐明了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与加工业发展的作用,并指明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粮食 安全与加工业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IFS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CSCD

摘要:异黄酮合酶基因(isoflavone synthase,IFS)是合成异黄酮的关键酶基因之一,能够在转录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为研究大豆籽粒中IFS基因与大豆异黄酮合成的关系,本研究选择8个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品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4种主要组分含量(染料木素,大豆甙元,染料木甙和大豆甙),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籽粒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4种主要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差异较大,在所测试的品种中,中品03-5368和中豆27籽粒的总异黄酮含量较高,分别达到1 873.136μg/g、1 526.203μg/g,兴县灰皮支和Wiliams82总异黄酮含量较低,分别为1 258.591μg/g和1 255.300μg/g;大豆籽粒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与籽粒中IF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5 5,P<0.000 1),大豆异黄酮4种主要成分中的染料木素和大豆甙与IF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成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IFS1基因作为苯丙氨酸合成路径中进入异黄酮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在异黄酮化合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可以为明确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中IFS基因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而且能够为高异黄酮生物合成和大豆品质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异黄酮 异黄酮合酶基因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大模式之三(一) 北方大棚厚皮甜瓜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北方大棚厚皮甜瓜多采用吊蔓立体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其具有以下突出优点: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厚皮甜瓜吊蔓栽培一般667 m2种植1 800~2 200株;有利于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吊蔓栽培可起到充分利用空间的作用,叶面积系数可达土地面积的5~6倍;有利于改善植株周围的微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1操作要点1.1育苗一般在12月上旬至2月上旬育苗,需要加温设备或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