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重组质粒pMEF2A在胎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黄牛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2A,MEF2A)基因CDS区,并将其插入到质粒载体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中,导入胎羊成纤维细胞中,同时转染空载体作对照,通过观测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检测转染效果。结果显示,转染48h,空载体和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在胎羊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空载体的荧光表达量比目的基因的荧光表达量多。经过G418筛选,携带空载体的细胞能够获得稳定表达细胞系,携带目的基因细胞的筛选条件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肌细胞增强因子2A基因 成纤维细胞 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商品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2012年,河南省多个地区养殖场鸡群爆发了马立克氏病,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技术对流行毒株分离并进行了PCR鉴定,最终分离到17个马立克氏病毒毒株,这些病毒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3~5 d后均能形成典型的病毒蚀斑,从感染细胞总DNA中均能扩增出132 bp重复序列的特异性条带,且各毒株间132 bp重复序列扩增产物的拷贝数存在明显差异,分离鉴定表明:河南鸡群中可能存在不同毒力马立克氏病毒野毒株的共流行。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分离 鉴定 132 bp重复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作物残留和投入有机物料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固碳特征及其与团聚体形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和不同粒级团聚体对累积碳投入的响应。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秸秆化肥混施(RS)、低量粪肥配施化肥(M1)和高量粪肥配施化肥(M2)5个处理。2009年采集0~10 cm土壤样品,测定总土以及大团聚体(LM,>2 mm)、较大团聚体(SM,0.25~2 mm)、微团聚体(MA,0.25~0.053 mm)和黏粉粒(S&C,<0.053 mm)的质量比例及其SOC浓度,并分析闭蓄于SM内部的颗粒有机物(POM)、微团聚体(MA-SM)和黏粉粒(S&C-SM)的质量含量和SOC浓度。结果表明,与CK和CF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RS、M1和M2)均显著提高了LM和SM的质量比例和平均当量直径(MWD),降低了S&C质量含量;两个粪肥配施化肥处理(M1和M2)的效果优于秸秆化肥混施(RS),但是M1和M2间差异不显著;单施化肥则降低了稳定性团聚体的比例。团聚体的SOC浓度没有随粒级增大而增加,各处理均为LM和SM结合的SOC浓度最高,其次为S&C,最小为MA。与CK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的SOC浓度。总土SOC的增加主要取决于SM的SOC含量,而MA-SM组分决定了SM固持SOC的能力。总土、LM和SM的SOC含量以及从SM分离出的POM、MA-SM和S&C-SM的SOC含量均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总土分离出的MA和S&C的SOC含量对累积碳投入量反应不敏感,表现出碳饱和迹象。因此,尽管长期大量施用有机物料促进了红壤性水稻土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其SOC的固持,但有机质可能不是该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最主要黏结剂。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固碳 碳饱和 红壤性水稻土

锌指核酸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锌指核酸酶由锌指和非限制性切割酶两部分组成,锌指能特异性结合基因组双链DNA,非限制性切割酶能造成染色体上双链DNA的断裂,通过机体的修复机制可以使目的基因突变或外源基因插入,进而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制备。综述了锌指、切割酶及采用锌指核酸酶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锌指的发现、结构及与DNA结合时的碱基分布和结合方式,锌指的筛选和设计方法;切割酶的研究进展包括FokⅠ的发现及切割特点,基因修饰后的异源二聚体切割特异性等。

关键词: 锌指 切割酶 锌指核酸酶 显微注射 转基因动物

不同芝麻品种(系)中后期光合能力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高光效芝麻材料,以国内外11个芝麻(Sesamum indicum L.)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CPRO+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以调制式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芝麻品种(系)进入花期之后的光合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芝麻品种(系)之间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豫芝11最高,赣芝1号和缅甸黑芝麻较低;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品种(系)间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差异显著,独苔和豫芝11位居前2位,赣芝1号和缅甸黑芝麻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最低。以光合速率和Fv/Fm值为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系统分层聚类分析,可将11个参试品种(系)分成3类:独苔、豫芝11、新蔡选抗、柳条青、中油1134、ZZM0649和八杈枝被聚在第一类,光合能力较强;冀芝1号和荣县黑芝麻被聚在第二类,光合能力次之;赣芝1号和缅甸黑芝麻被聚在第三类,光合能力最弱。

关键词: 芝麻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荧光动力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河南省猪伪狂犬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4

摘要: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2012年以来该病在河南省大面积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本研究利用g E-ELISA方法,对2013年来自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规模347个猪场的13 275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样本阳性率31.3%,猪场阳性率83.6%。种猪群带毒率高,育肥阶段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尤其严重。但一些生产管理较好的规模化猪场通过采取强化免疫,不断补入阴性后备种猪,加强生物安全等综合措施,成功防控了伪狂犬疫情。本研究对于了解当前河南省伪狂犬疫情,制订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感染 血清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烟草学报 2014 CSCD

摘要:综述了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研究领域,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了烟草根系、叶片等器官的蛋白质分离提取方法,蛋白质组学在低温、盐胁迫和机械损伤等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烟株应对施肥、紫外线辐射、打顶和病害入侵等环境变化所发生的生理、病理反应的内在调控机制研究,以及蛋白质组学在提高烟叶品质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烟草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烟草 蛋白质组学 胁迫反应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味中草药对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话性试验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抽穗-灌浆期低温与弱光对超级稻结实率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淮稻9号(粳稻)及高产品种汕优63(三系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试材,通过盆栽种植试验,于抽穗至抽穗后10 d、抽穗后11~20 d分别进行低温和遮光处理,观察抽穗-灌浆期不同阶段低温、弱光胁迫对超级稻结实率和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弱光胁迫显著降低4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剑叶光合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干重、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增加剑叶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温与弱光对2个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高于对照,20℃低温处理高于40%遮光处理,抽穗-抽穗后10 d时段高于抽穗后11~20 d时段。结果提示超级稻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较常规高产品种更为敏感,保证结实期特别是开花灌浆早期温光条件对超级稻灌浆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弱光 根系活力 叶片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抑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与初步分离纯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以芝麻茎点枯病菌等13种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含毒介质法检测生防菌发酵液的活性;对抑菌物质粗提物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处理,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活性;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发酵液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1.67%。抑菌物质活性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但在121℃高温处理下,仍然产生11mm的抑菌圈,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pH值2~10时,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对抑菌物质的初步分离表明,B10-26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抑菌谱 稳定性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