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香蕉优化施肥浅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优化减量施肥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广东雷州半岛香蕉主产区优化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香蕉的产量,优化减量施肥香蕉的株高、假茎围、倒三叶叶长优于农民传统施肥。与农民传统施肥(FP)处理相比,高产高效(HH)和改善品质(HQ)处理香蕉产量分别提高9.3%、8.4%,产量有增加趋势。高产高效和改善品质处理能大幅提高香蕉氮、磷、钾肥利用率,提高的百分点分别为3.06~10.39、1.86~5.14、6.07~18.98。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对香蕉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优化减量施肥能提高香蕉果实品质。因此,优化施肥在我国热带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园间作槟榔对胡椒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椒园间作槟榔是海南胡椒间作体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模式,为探明其间作优势来源,以海南胡椒优势种植区4个试验点的胡椒单作与胡椒/槟榔模式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09~2011年各点胡椒产量与养分投入状况,测定2011年土壤养分与胡椒植株叶片养分含量,从而对比了间作模式与胡椒单作模式下胡椒产量、土壤养分状况、肥料产量贡献率和胡椒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不同产量水平下,同一地点间作模式的胡椒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土壤氮、磷、钾全量含量略低于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单作,且速效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养分投入相同的条件下,间作模式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下胡椒叶片磷、钾养分含量周年大于单作。上述结果表明胡椒/槟榔间作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了胡椒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其肥料利用效率,并最终提高胡椒产量。胡椒/槟榔的间作优势可能与二者地下部互作有关。

关键词: 胡椒 槟榔 间作 地下互作 间作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辅助离子液体[EMIM][DEP]溶解甘蔗渣纤维素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有关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尤其是废弃纤维素)的工艺研究较少。以甘蔗渣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使其溶解于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EMIM][DEP])中,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溶解工艺参数,并结合溶解工艺对甘蔗渣纤维素结构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温度对溶解时间和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影响较大,溶解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但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此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工艺为110℃、装载量1%、微波功率400 W。采用FT-IR、XRD和乌氏粘度计对溶解前后纤维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渣纤维素经过离子液体处理后未发生衍生化,晶型结构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由73.35%降至31.48%,聚合度降低了9.28%。

关键词: 甘蔗渣 纤维素 离子液体 微波溶解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诱导胃腺癌细胞SGC-7901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诱导胃腺癌细胞SGC-7901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分为对照组、0.125μg/ml组、0.250μg/ml组、0.500μg/ml组、1.000μg/ml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和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途径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24 h和48 h时不同组胃腺癌细胞SGC-7901吸光度(A)、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胃腺癌细胞SGC-7901 A值依次降低、生长抑制率依次升高(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核显示为蓝荧光且较均匀,0.500μg/ml组处理12 h后细胞核呈紧密较亮荧光体,颜色较白。不同组胃腺癌细胞SGC-7901总相对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胃腺癌细胞SGC-7901总相对死亡率依次升高(P<0.05)。JC-1染色结果显示,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处理胃腺癌细胞SGC-7901 12 h后,0.125μg/ml组、0.250μg/ml组、0.500μg/ml组显示绿色荧光,随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浓度的增加绿色荧光增强。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随着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到细胞质中,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也被激活并发生剪切活化,活化片段表达增加。结论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凋亡。

关键词: 胃肿瘤 毒毛旋花子甙类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钩枝藤生物碱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钩枝藤总生物碱及3个单体化合物[(1)Ancistrocline,(2)5′-O-demethylhamatintine,(3)N-methylphylline]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旨在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浸虫法测定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和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钩枝藤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第3天和第5天的LC50值分别为2.61 mg/m L和0.91 mg/m L。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中以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主要表现为化蛹率(23.33%)、羽化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化蛹率90.00%、羽化率86.67%)。

关键词: 钩枝藤 生物碱 斜纹夜蛾 毒杀活性 抑制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智种子的萌发与贮藏特性初步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沙床发芽法,初步探索了益智种子的萌发特性、贮藏特性以及催芽试剂对于益智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益智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不集中,当用300~700mg/L的GA3、25mg/L的NAA处理或者将净种子在室温下放置10~20d后再进行播种,能明显提早种子萌发时间,且发芽较为整齐,发芽率高。益智种子不耐室温贮藏,不耐高温、不耐干燥。室温下放置40d,发芽率降为50%以下,90d之后活力全失;在60℃以上温度或经硅胶干燥后迅速失活。

关键词: 益智 种子萌发 贮藏 催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叶绿体型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到一个叶绿体型FBPase基因,命名为HbcpFBPase。该基因的c DNA全长为1 512 bp,包含1 2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0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43.88 ku,理论等电点为6.64。多重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为叶绿体型果糖-1,6-二磷酸酶。Target P软件预测HbcpFBPase在叶绿体中的概率是0.96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cpFBPase基因在雌花中表达量最高,雄花及种子次之;此外,机械伤害和割胶以及多种植物激素如乙烯利ET及植物生长素2,4-D可使HbcpFBPase基因下调表达。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橡胶树光合作用碳固定、以及深入研究光合作用与胶乳合成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HbcpFBPase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季节宝岛蕉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为对象,结合反季节栽培技术,断蕾后每隔20d采集果实样品直至采收,测定每梳果指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宝岛蕉果实留8梳,每穗果指数为149.3个,且每梳果指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第一梳果指数最高,平均26.3个;每梳果指长、果指围和单果质量均随着生长期逐渐增加,断蕾20~40d增幅均表现最大。同一采收期相邻果梳的果指长无显著差异,但是相隔1梳的两梳果指长有明显差异,果指围间差异甚微。反季节宝岛蕉产量18.491kg/株,果梳产量从第一梳到第八梳呈降低趋势,其中第一梳产量最高,第二梳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果梳,每梳分别高达3.371和2.521kg,前4梳产量占单株果实产量的62.40%。反季节宝岛蕉断蕾20~40d快速、关键生长阶段,应注重营养供应以确保宝岛蕉产量。

关键词: 反季节 宝岛蕉 果实 生长发育 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大蓟马对寄主植物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趋性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寄主和不同信息化合物对豆大蓟马的行为影响,本文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豆大蓟马雌成虫对两种寄主植物花和不同浓度(v/v)下11种化合物的趋向性反应,结果表明:豆大蓟马对豇豆花、10-4烟酸乙酯、10-6烟酸乙酯、10-2橙花醇、10-2芳樟醇、10-6邻茴香醛和10-23-苯丙醛、10-43-苯丙醛具有极显著的趋向反应;对四季豆花和10-4橙花醇具有显著的趋向反应;10-4β-香茅醇、10-6β-香茅醇和10-6苯甲醛对豆大蓟马具有显著的驱避反应。不同浓度同一化合物对豆大蓟马的吸引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化合物田间防治豆大蓟马提供参考。

关键词: 豆大蓟马 豇豆 四季豆 化合物 行为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与焙烤对可可豆香气影响的GC-MS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的香气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可可豆香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香气差异明显。从未发酵豆和发酵豆中分别鉴定出30和6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烯烃类和醛类,发酵后可可豆香气物质增多。在105、125、145℃下焙烤的未发酵豆和发酵豆分别鉴定出47、59、84和71、68、83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醛类、烯烃和吡嗪类,低温焙烤和高温焙烤的可可豆香气差异明显;酮类集中于未发酵低温焙烤区,酸类、酯类和醇类偏向于发酵低温焙烤区,呋喃类和吡嗪类等杂环类化合物指向高温焙烤区。这些香气成分的差异,形成不同处理可可豆之间的风味差异,可可豆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可可豆不同处理潜在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海南可可豆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