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无氨保存剂HY对鲜天然胶乳及橡胶性能的影响
《橡胶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挥发水溶性广谱抗菌剂三嗪衍生物(HY)为鲜天然胶乳(NRL)的保存剂,研究保存剂HY对NRL保存效果及天然橡胶(NR)生胶和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保存剂HY的NRL保存120h后,其粘度、pH值变化不大,且后期凝固用酸量显著减小,保存效果较好;NR生胶的各项指标均符合5#标准胶标准要求,且塑性保持率比氨保存生胶高10个单位值;N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明显优于氨保存剂硫化胶,尤其是拉伸强度提高了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苦茶多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山苦茶中提取得到两个多糖组分水溶性多糖(MOWP)和碱溶性多糖(MOAP),得率分别为6.00%和3.07%。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分别测定了MOWP和MOAP的分子量分布;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MOWP和MOAP的单糖组成;采用甲基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了MOWP和MOAP的糖苷键连接方式。此外,采用DPPH·清除法、还原力法以及氧自由基吸收(ORAC)法,评价了MOWP和MOA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OWP分子量分别为906 k Da和49 k Da,MOAP的分子量为95 k Da。木糖、半乳糖及葡萄糖构成了酸性多糖MOWP的骨架结构,而酸性多糖MOAP由甘露糖、木糖及半乳糖构成骨架。MOWP和MOAP中→3)-Xylf-(1→、→3)-Galp-(1→以及→3)-Glcp-(1→残基含量均较高。MOWP和MOAP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MOWP清除DPPH·的能力较强,MOAP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育阶段椰心叶甲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椰心叶甲的药剂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和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高龄幼虫、蛹和卵。幼虫和成虫对啶虫脒的敏感性高于蛹和卵。卵的药剂敏感性最低。低龄幼虫期为最佳防治适期。椰心叶甲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脒。随着幼虫的发育,其体重由小变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敏感性降低,而幼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与体重相关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干旱失水动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木薯品种之间对干旱忍耐能力差异及失水情况差异,本研究通过土培盆栽实验,对2个国内主栽品种KU50和SC124进行了停止浇水式的干旱处理,分析两个木薯品种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失水动态,并比较了处理前后两个品种失水总量和相对生长量。结果发现:(1)两个木薯品种面对干旱胁迫采取的耐旱方式不一样,未经驯化的干旱处理下,SC124采取的是"前慢后快"的失水方式,KU50采用的是"前快后慢"的失水方式;(2)预干旱驯化处理能显著影响木薯干旱胁迫时的失水方式,且各品种响应存在差异,SC124失水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显著低于KU50,说明驯化处理对SC124耐旱能力的提升幅度更大,既减少了失水量,又维持了较为稳定的生长量,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木薯干旱时失水的动态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植物应对干旱时的失水动态过程,进而有助于后续木薯耐旱相关生理特性的深入解析及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番莲中的有机酸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Waters Atlanti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2%甲醇-98%0.01 mol/L K2HPO4溶液(用H3PO4调节p H2.8)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10 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西番莲中10种有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22%~4.00%,平均回收率在88.0%~109.6%,各种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检测限为0.001~0.22μg/m 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紫果和黄果西番莲中检测到7种有机酸,其含量趋势呈现为柠檬酸>L-苹果酸>L-乳酸>琥珀酸>L-抗坏血酸>酒石酸>富马酸。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试组分多、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西番莲中多种有机酸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吡唑醚菌酯在香蕉全蕉、蕉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在云南、海南两地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0.01~0.1 mg/kg添加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在香蕉果、肉、土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104%,变异系数为1.3%~3.6%;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10-10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云南和海南两地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16.7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9、17.9 d。施药后35、42、49 d收获的香蕉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线性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马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pP5C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马齿为材料,根据已克隆的P5C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海马齿中获得了一个海马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452 bp,其中包括开放读码框为2 169 bp、5¢-UTR 52 bp和3¢-UTR 231 bp,推断其编码722个氨基酸,分子量79.4 kDa,根据序列比对将其蛋白命名为SpP5CS。对该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P5CS与冰叶日中花、海蓬子和葡萄等双子叶植物相似性较高,而与小麦、狗尾草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相似性较低。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海马齿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其次;海马齿SpP5CS基因在各部分中的表达量随着盐胁迫的时间延长在叶中变化最为明显:在400和600 mmol·L-1 NaCl胁迫9 h表达量最高,在800 mmol·L-1NaCl胁迫12 h最高,其表达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5CS基因是植物体内合成脯氨酸的关键酶基因,SpP5CS基因的克隆将为作物抗逆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spp.)基因组研究概况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spp.)为一类产内生芽胞、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迄今为止,除了专性寄生水蚤的分支巴斯德芽菌外,已发现的巴斯德芽菌多为植物病原线虫的专性寄生菌,因此巴斯德芽菌作为最具潜力的植物线虫生防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研究巴斯德芽菌的专性寄生机制及其遗传进化规律,各国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基因组学研究。本综述重点介绍分支巴斯德芽菌、穿刺巴斯德芽菌和P.nishizawae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spp.) 基因组学 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新型Bt菌株的鉴定及其抗椰子茎泻血病菌和杀小菜蛾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可抑制椰子茎泻血病菌和杀小菜蛾幼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WENCHANG-BT20;经cry基因的鉴定明确了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La、cry1Ai、cry1Ac、cry1Be、cry1Ka、cry1Ia、cry2Ab基因。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晶体蛋白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为0.088μg/m L(95%置信区间为0.046~0.127μg/m L);该菌株对椰子茎泻血病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培养5 d后,抑菌圈直径为22 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