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苏干湖夏季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河南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小白菜除草剂毒害的缓解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两种除草剂(草甘膦和2,4-D)药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草甘膦和2,4-D胁迫后,小白菜叶片分别出现黄斑或卷叶现象,产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施用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其药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且二者均以稀释800倍液处理(WY800)的效果最佳,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该结果说明该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可一定程度缓解草甘膦和2,4-D在小白菜上产生的药害。
关键词: 复合外源活性物质 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 草甘膦 2,4-D 药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量表达拟南芥GPX3基因提高玉米苗期抗旱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抗旱基因AtGPX3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用PCR和RT-PCR法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在水分胁迫下对T1代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56株转化苗,检测获得9个株系的30株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抗性植株阳性率为53.6%。RT-PCR检测表明,T1代有6个株系为稳定遗传阳性株系,并且AtGPX3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表达量大幅度提高。耐旱性分析表明,非胁迫条件下,非转基因和转基因株系中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的Pro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比非转基因株系提高了46.2%;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比非转基因玉米下降了34%。通过导入AtGPX3基因,可以提高玉米苗期的耐旱性。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AtGPX3 过量表达 干旱胁迫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萘威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现代农药 》 2014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了甲萘威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为棉花上甲萘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样品经甲醇+二氯甲烷(体积比1∶99)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LC-MS/MS测定其残留量。甲萘威在棉叶上的半衰期为1.1~1.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3~6.2 d。试验条件下,甲萘威在收获前14 d、收获前7 d、收获期棉籽中的残留量≤0.023 mg/kg。建议30%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在推荐剂量下最多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为7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品种与密度互作对豫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豫西烟区最优的栽培措施组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氮用量和密度对烟叶化学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相比,品种对总糖和还原糖影响最大;施氮量增加使烟叶总氮含量增加;3个因素对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得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品种>密度,获得化学成分最协调的栽培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从产量上分析,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品种>施氮量>密度,要获得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3B3C3(品种:豫烟6号;移栽密度:18000株·hm-2;施氮量:90.0 kg·hm-2);从产值上分析,最好的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其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为62 770.5元·hm-2、19.21元·kg-1和58.6%。综合分析,在豫西烟区前期干旱后期降水分配较均匀且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可选择品种秦烟96,种植密度16500株·hm-2,氮肥施用量67.5 kg·hm-2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TGEV、R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药杂志 》 2014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诊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引起的猪腹泻病,通过设计三对引物,建立了扩增PEDV、TGEV、RV的多重RT-PCR方法,用于临床上大量腹泻病料的鉴定。该方法特异敏感,能同时检测PEDV、TGEV、RV,而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等无扩增,检测的抗原稀释极限为107。用于35个猪场12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PEDV阳性率占37.5%,TGEV阳性率占0.75%,RV阳性率占1.25%。PEDV阳性病料测序结果分析表明,与近几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经典毒株和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能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轮状病毒 多重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101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麦101是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材料郑麦9023为亲本,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和鉴定培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区试2a平均产量6 958.5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3.8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984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17%。2a区试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5.1%、34.0%,吸水率分别为56.6%、55.2%,稳定时间分别为8.0min、6.1min。品质指标接近优质强筋标准,综合抗病性较好,抗条锈病,对赤霉病有一定耐性。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大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丁胺醇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1种快速检测沙丁胺醇的ELISA方法,以制备的抗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基础,从影响ELISA检测结果的因素出发,优化间接竞争ELISA条件。通过添加标准沙丁胺醇溶液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温度37℃,包被时间1 h,竞争时间0.5 h,包被质量浓度1μg/mL,抗体稀释度1∶32 000。在此条件下建立标准曲线。该方法对沙丁胺醇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1~128μg/L,IC50为1.35μg/L,最低检测限(LOD)为0.2μg/L,添加回收率83.8%~89.7%,变异系数均小于11%。采用该方法检测喂药动物尿液中的沙丁胺醇残留,特异性高,适用于猪尿中沙丁胺醇残留的初步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