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赤芍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定西市一种新的赤芍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孢子悬浮液离体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学特征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和转录延伸因子 1-α(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1,T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明确该病原菌为草莓垫壳孢(Coniella fragariae).该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7,全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OA和黑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菌丝对乳糖和酵母膏的利用率最高.
关键词: 赤芍 根腐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草莓垫壳孢 生物学特性


亚麻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CYP79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YP79蛋白是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但关于亚麻 CYP79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包括亚麻在内的 9种作物的CYP79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亚麻CYP79基因的序列特征、复制事件、共线性关系、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亚麻、白亚麻、毛果杨、木薯、芝麻、高粱、大豆、葡萄及水稻中分别鉴定到9、9、3、2、5、7、6、16和4个CYP79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YP79基因的进化具有物种特异性;LuCYP79不均匀分布在 4 条染色体上,具有 1~3 个外显子,其启动子区含大量激素与逆境响应相关元件;共克隆到 8 个亚麻CYP79 基因的全长 DNA 序列及 5 个成员的全长 cDNA 序列;LuCYP79 蛋白序列长度为 282~565 aa,等电点为5.84~9.14,分子量为31.56~62.86 kD,均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共有5对基因发生复制事件,占全部基因的77.8%,全部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其中LuCYP79-1和LuCYP79-9在拟南芥和木薯中均具有同源基因.表达分析表明,LuCYP79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各成员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表达模式不同,其中LuCYP79-1、LuCYP79-7、LuCYP79-8和LuCYP79-9在4个品种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50 d时的LuCYP79-1/LuCYP79-7与成熟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0 d时的LuCYP79-7/LuCYP79-8及(LuCYP79-7+LuCYP79-9)/LuCYP79-8分别与成熟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测其可能是亚麻籽生氰糖苷合成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阐明亚麻CYP79蛋白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并为培育低生氰糖苷亚麻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亚麻 CYP79基因家族 生氰糖苷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黑麦C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播种密度(225.0、262.5、300.0 kg/hm~2)和有机肥施用量(12 000、15 000、18 000 kg/hm~2)对小黑麦C6株高、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播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试验,选取不同处理下小黑麦C6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小黑麦C6的生育期、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播种密度为300.0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12 000 kg/hm~2时,小黑麦干草产量(279.70 kg/666.7 m~2)、粗蛋白(4.9%)和粗脂肪(2.5%)含量最高,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最低(4.6%),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在甘南地区小黑麦C6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为300.0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12 000 kg/hm~2。


人参果主要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寒旱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了给人参果病毒检验及抗病性研究提供支持,对人参果采用ELISA和RT-PCR两种检测方法对8份田间材料中的马铃薯M病毒(PVM)、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检测,对比筛选病毒检测方法.结果表明,ELISA法检测PVM的阳性检出率为87.5%;ToMV为37.5%,疑似率为12.5%;TMV为37.5%.通过RT-PCR检测体系,从人参果样品中分别扩增出与试验设计大小相符的特异条带,PVM阳性检出率为100%,ToMV为50.0%,TMV为37.5%,检测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检测结果符合率在87.5%以上.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凝胶回收测序,确定为目标条带.


莴苣叶疫病和茎腐病的病原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1年3-6月,从甘肃省的生菜(叶用莴苣)叶片和青海省的莴笋(茎用莴苣)茎秆罹病样本上分离得到腐霉属卵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分出菌株的致病性.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3个菌株鉴定为嗜导管腐霉Pythium tracheiphilum.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 1)和核糖体DNA 28S大亚基(rDNA-LSU)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中,甘肃菌株(LPy-B)和青海菌株(LPy-C和LPy-D)被聚在P.tracheiphilum的不同亚群里,不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和产孢特性存在差异.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球形,17.13-53.73 μm,或近球形至葫芦状,24.58-56.72×18.62-53.73μm;休止孢球形,6.70-9.68 μm;藏卵器光滑,顶生或间生,球形,15.64-23.09μ.m;每个藏卵器有雄器1-2个,雄器与藏卵器同丝或异丝生;卵孢子满器或近满器,球形,直径13.41-20.11 μm,卵孢子壁厚0.74-2.23μ.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莴苣外,嗜导管腐霉还可侵染菊科的华蒲公英和刺儿菜、十字花科的青菜、豆科的蚕豆;不侵染车前科的车前、马齿苋科的马齿苋和苋科的反枝苋;在试验条件下,菌株LPy-C和LPy-D对青菜叶片的致病性强于LPy-B.嗜导管腐霉及其引起的莴苣叶疫和茎腐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系首次报道.


甘肃省乡村经济发展中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山西农经 》 2023
摘要:在生态发展的理念下,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受甘肃省地理条件的影响,农业发展受到限制。为实现甘肃农业的绿色发展,文章分析了甘肃省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基于劣势提出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农业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同发酵温度对苹果酒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中国酿造 》 2023
摘要:该试验以富士苹果为原料,通过对15 ℃和25 ℃条件下发酵苹果酒中的酵母发酵力、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对苹果酒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发酵力、可溶性固形物消耗量及可滴定酸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而pH与发酵温度呈负相关;15℃发酵的苹果酒具有更高的苹果酸、拧檬酸、丁酸和富马酸以及半胱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另外,15℃发酵的苹果酒也具有更高的总酯含量、脂肪酸含量和更低的高级醇含量,其含量分别为4 576.62 μg/L、703.53 μg/L和3 297.05 μg/L.降低发酵温度对改善苹果酒品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