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toxR基因的轮虫弧菌荧光定量微流控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水产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轮虫弧菌的单拷贝基因toxR基因的高保守区域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针对该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为基础,实验选用UF-150 Genechecker微流控荧光定量PCR仪,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轮虫弧菌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toxR基因目的片段,对轮虫弧菌纯培养物检测下限为1.34*100拷贝/μL.在人工感染样品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对鱼体组织中轮虫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34*103 CFU/g,检测结果可以目视判读,检测时间缩短至42 min以内.研究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场地要求低等突出优势,适于开发水产病原实用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关键词: 轮虫弧菌 toxR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流控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的习性与饲料投喂关键技术
《科学养鱼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青虾专用饲料缺乏,在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虾营养与饲料岗位、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联合攻关下开发了青虾专用新饲料,本文对青虾的习性与饲料投喂关键点进行了总结,供参考.一、青虾生活习性1.青虾营底栖生活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缓流处,水深从1~2米到6~7米不等;夏秋季在岸边浅水处寻食和繁殖,冬季移到较深水区,很少摄食和活动.2.青虾具背光性白天隐伏在暗处,夜间出来活动.生殖季节却一反常态,白天也有交配、争食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BSCAN的VMS数据定置刺网渔船网次提取方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次是捕捞努力量计算、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统计参数,定置刺网作业过程中起网状态下的航速与航行、放网时相差较大,可通过阈值进行提取。利用2017年浙临渔12870和浙三渔66666定置刺网渔船VMS数据,首先对其航速及相邻作业点时间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理的聚类参数,然后采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s)算法对定置刺网周围作业点进行聚类,提取作业网次,继而统计各网次作业持续时间与距离。以15 min作为合理误差范围,将各网次起止时间与日志起网时起止时间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网次识别上效果良好,聚类提取的各个网次起网时的起止时间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鲟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导致云南省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量发病死亡的病原.[方法]从病鱼的内脏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以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测试验证分离菌株的感染性并筛选出敏感药物.[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人工感染杂交鲟能复制出类似症状,并能从感染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该菌株,证实其病原性,且杂交鲟2周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4.11*102 CFU/g.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敏感,但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多种药物耐药.[结论]海豚链球菌为引起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大量死亡的致病菌,为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在杂交鲟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彩神仙鱼肠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水产科技情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肠炎的致病菌并筛选敏感药物,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该鱼的肠道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菌种信息,并使用药敏纸片法筛选致病菌的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QC3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七彩神仙鱼肠炎的致病菌株,此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七彩神仙鱼肠炎病进行治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BR模型研究BDE-47和BDE-153对半滑舌鳎的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溴联苯醚(PBDEs)是应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选择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和2,2',4,4',5,5'-六溴联苯醚(BDE-153)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进行15 d的暴露实验,测定了不同暴露浓度下半滑舌鳎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的活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运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模型研究BDE-47和BDE-153对半滑舌鳎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环境浓度BDE-47和BDE-153暴露下半滑舌鳎的抗氧化酶活性、ER含量和EROD活性无显著变化;中高浓度组(500 ng·L-1和50000 ng·L-1)与对照组基本上都有显著差异.运用IBR方法进行计算发现,BDE-47和BDE-153对半滑舌鳎的毒性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将2种污染物暴露组IBR值进行比较,发现BDE-47各浓度组的IBR值均大于BDE-153组,这表明BDE-47的毒性要高于BDE-153.IBR指数能够有效地对PBDEs的海洋环境风险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 BDE-47 BDE-153 半滑舌鳎 毒性效应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汉江上游支流堵河宽鳍鱲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6月-2019年5月开展湖北堵河水系宽鳍鱲(Zacco platypus)种群资源调查,首次描述了堵河宽鳍鱲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并与其他水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堵河水系宽鳍鱲由3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比55.2%.体长(L)、体重(W)分布区间分别为6.4~20.3 cm、4.0~106.8 g,优势体长、体重范围分别为8.2~15.4 cm、14.4~45.7 g,占种群的87.1%和70.3%.雌雄群体和种群的W-L方程分别为W♀=0.0285L2.7466、W♂=0.0526L2.5445和W=0.0306L2.7421,Von Bertalanffy拟合的体长和体重生长、生长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拟合方程分别为:雌性:Lt♀=18.31×[1-e-0.3973(t+0.6843)]、Wt♀=81.62×[1-e-0.3973(t+0.6843)]2.7466、dL♀/dt=7.2746e-0.3973(t+0.6843)、d2 L♀/dt2=-2.8902e-0.3973(t+0.6843);雄性:Lt♂=17.85×[1-e-0.3875(t+0.7448)]、Wt♂=61.47×[1-e-0.3875(t+0.7448)]2.5445、dL♂/dt=6.9169e-0.3875(t+0.7448)、d2 L♂/dt2=-2.6803e-0.3875(t+0.7448),雌雄群体的极限体长、体重分别为183.1 mm/81.62 g和178.5 mm/61.47 g,拐点年龄分别为1.86龄和1.67龄,拐点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35.5 mm/25.2 g、108.3 mm/17.3 g.与其他水域相比,堵河宽鳍鱲年龄结构比较简单,但其具有更大极限体长、体重和更低的拐点年龄,而且生长速度更快,是发展山区特色淡水鱼产业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汉江 堵河 宽鳍鱲(Zacco platypus)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鰤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鰤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鰤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鰤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对于水体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的增多会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进而打破水体动态平衡,导致NH3-N、NO2-N等毒害成分升高,引起南美白对虾病害甚至导致死亡,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并且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研究并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养殖池塘水质,并能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习性智能控制增氧机、水泵等养殖设备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质智能控制系统。系统具有控制智能、运行可靠、集成度高等特点,在养殖生产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证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的安全,有效降低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风险。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池塘养殖 水质管理 智能控制 设计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