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平沙绿僵菌的鉴定及生防应用潜力评价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蜡螟诱集法,从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土样中筛选分离到一株虫生真菌FZZ菌株,经形态学及18S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KY419576)。通过对平沙绿僵菌FZZ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致病性及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FZZ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30℃孢子萌发率最高,但48h也仅为48%。浓度为1.0×109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5d后校正累计侵染率为78.33%。FZZ菌株对7株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丝抑制率最高,达45.45%,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最低,为36.31%。FZZ菌株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强抑菌活性,抑菌带宽直径达2.93cm,对其余6种病原菌未表现出抑制效果。此结果对筛选高效平沙绿僵菌及扩大其生防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亚麻新品种华亚1号的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满足市场对优质、高产亚麻品种的需求,以荷兰亚麻品种AGTHAR为母本,以从俄罗斯引进的种质资源D95029筛选到的多胚单株D95029-7-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单株选择,从其后代选育出优良品系H07020-2。该品系2013~2014年在黑龙江种植原茎产量6760~8333 kg/hm~2,比对照黑亚14号增产10.87%;纤维产量达到1649~232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在安徽省参加鉴定试验,原茎产量632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5.75%,当年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登记委员会登记,命名为华亚1号。


粗饲料不同组合对黑安格斯青年母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组合粗饲料对黑安格斯青年母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其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粗饲料的适应状况,达到合理使用粗饲料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进而对其在高寒地区的日常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出14月龄左右、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黑安格斯青年母牛36头,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头,进行为期3个月的舍饲试验后,对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试验Ⅰ组粗饲料:玉米秸秆(60%)+水稻秸秆(20%)+大豆荚皮(20%);试验Ⅱ组粗饲料:水稻秸秆(60%)+玉米秸秆(20%)+大豆荚皮(20%);试验Ⅲ组粗饲料:大豆荚皮(60%)+玉米秸秆(20%)+水稻秸秆(20%),精料均为2 kg/(头·d);粗料采食量10 kg/(头·d),全部试验牛舍饲并自由饮水。三个试验组安格斯牛的体斜长、胸围、胸宽和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黑安格斯母牛能够很好地适应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的饲料饲养条件;在试验条件的日粮营养水平下,虽然所测血液生化指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都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基于EDEM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作业过程的仿真与试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免耕播种机分层施肥开沟器存在纵向尺寸大、分层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主开沟器及浅层尾管组成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通过浅层尾管的位置调节,实现分层施肥位置的横向控制。利用EDEM建立开沟器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其切土开沟分层施肥作业过程。对开沟器侧位及正位施肥方式的土壤耕作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沟器侧位施肥方式较之正位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耕作载荷及较小的载荷波动;侧位施肥方式具有较佳的肥料分层效果及更为集中的颗粒空间分布特性。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实现分层施肥设计功能,正位及侧位方式的平均施肥深度差及施肥深度差变异系数分别为3.9 cm、4.7 cm及10.8%、5.1%,侧位方式具有更明显、稳定的肥料分层效果,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EDEM 控位分层施肥 开沟器 仿真分析


克新一号马铃薯鲜切保鲜技术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以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氯化钙4种试剂作为鲜切马铃薯保鲜抗褐变的护色试剂,以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3种为涂膜剂,包装方式有真空包装法、无菌水注液、护色液注液、涂膜剂注液4种包装方式进行筛选,以褐变程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进行护色剂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方组成为:抗坏血酸0.004g/mL,柠檬酸0.006g/mL,L-半胱氨酸0.012g/mL,氯化钙0.001g/mL;涂膜剂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都能起到抗褐变的作用且效果相似;包装方式中护色液注液对抑制马铃薯褐变效果最佳。


基于改进SPA算法的高效降维方法
《应用科技 》 2018
摘要:为解决高光谱图像数据维数高、冗余信息较多、容易出现Hughes现象等问题,将改进的连续投影算法应用到高光谱图像降维处理中。改进的连续投影算法在原始算法基础上,分别采用峰度值和偏度值对初始波段的选择进行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少量高效的特征波段,提高了分类性能和处理速度。在AVIRIS数据基础上,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分别采用相关向量机(RVM)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处理,并与改进的连续投影算法和蒙特卡罗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降维性能更好。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波段选择 降维 连续投影算法 峰度 偏度 支持向量机 相关向量机


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杂草调查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芸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食用豆之一,杂草危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黑龙江省芸豆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了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该地区芸豆田共有17科45种杂草,其中阔叶杂草14科36种占杂草种数的80.00%,禾本科杂草7种占15.56%,其它杂草(鸭跖草科、列当科各1种)2种占4.44%。一年生杂草有27种占杂草种数的60.00%,多年生杂草15种占33.33%,其它杂草(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2种,灌木1种)3种占6.67%。在调查地点和样地出现频率50%以上的杂草有13种,依次为稗草、藜、反枝苋、本氏蓼、狗尾草、马齿苋、金狗尾草、苍耳、水棘针、苣荬菜、卷茎蓼、刺儿菜、野西瓜苗,这13种杂草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的优势杂草。
关键词: 芸豆田 杂草调查 倒置“W”9点取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