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深翻结合心土与不同改土物料混合改良白浆土的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设置心土混拌配施改土物料区和浅翻深松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调查心土混拌配施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心土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进而进一步拓宽白浆土心土改良途径。试验共设置浅翻深松区(CK);心土混合区(SML);秸秆+心土混合区(S+SML);秸秆+心土混合区+磷肥(S+SML+P),秸秆+心土混合区+石灰(S+SML+L);秸秆+心土混合区+石灰+磷肥(S+SML+L+P)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与浅翻深松(CK)相比,深翻结合心土与不同改土物料混合能够改善心土层土壤物理性质,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幅度为2.11~6.11个百分点;硬度降低40%~50%,且没有出现峰值;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三相比值,固相降低幅度为8.5~9.97个百分点,液相增加幅度为2.82~5.41个百分点,气相增加幅度为3.89~6.65个百分点,容重下降幅度为10.13%~17.09%。2)提高心土层养分含量,碱解氮提高82.75%~121.63%,有效磷提高190.91%~681.82%,特别是添加磷肥处理变化明显,是对照处理6.5~6.8倍,速效钾提高20.7%~40.74%。有机质提高157.14%~185.71%。缓解土壤酸性,加石灰处理p H值提高0.45~0.47个单位。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全氮提高45.76%~52.54%,全磷提高108.14%~144.19%,全钾提高8.10%~26.34%。3)连续两年提高作物产量。与对照区相比,第1年大豆增产13.42%~24.46%,第2年玉米增产13.43%~19.17%,一次改土后效时间长,增产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心土混合配施秸秆、石灰和磷肥是白浆土区比较理想的心土改良技术,可为白浆土及其同类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石灰 心土混合 改土物料 白浆土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PRRSV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中含有10个开放阅读框(ORFs)。ORF1a和ORF1b编码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非结构蛋白,ORFs2~7编码结构蛋白[1]。PRRSV有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公认的血清型,前者又称血清1型(PRRSV-1),后者又称血清2型(PRRSV-2)。PRRSV主要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如猪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他来源的巨噬细胞。弱毒疫苗I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研究
《商业会计 》 2018
摘要:科研经费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的物质保证,是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全面分析了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提出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以更好地规范科研资金使用,合理控制资金使用风险,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保驾护航。


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应用
《植物保护 》 2018 CSCD
摘要: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田害鼠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分布特征


垂直切根对当年羊草构件及繁殖资源分配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外界环境干扰下的繁殖分配,本研究在羊草不同发育时期(返青期 、孕穗期 、抽穗初期)进行不同间距(10、20、30 cm)的切根处理,对羊草叶 、茎 、穗 、根茎的生物量以及营养元素含量(全氮 、全磷)、能量累积和繁殖分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切根对羊草穗的生物量 、全氮 、全磷 、能量等资源的繁殖分配影响显著(P<0.05),同一时期切根,羊草穗的繁殖分配表现为切根间距30 cm>20 cm>10 cm;同一切根间距,羊草穗的繁殖分配为:抽穗初期>孕穗期>返青期;切根后羊草叶 、茎 、穗的全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返青期切根间距10 cm处理羊草根茎的资源分配比例增加,促进了羊草的无性繁殖,而抽穗初期切根间距30 cm羊草穗的繁殖分配比例增加,是利于羊草有性繁殖的最佳切根处理.综上所述,垂直切根可以影响羊草繁殖分配,羊草的繁殖分配是其应对环境干扰的重要调节机制.
关键词: 切根 羊草 生物量 营养元素 能量分配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新常态下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科学技术创新 》 2018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向农业科技的转化也是市场流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农业科研成果创立了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培训,以及科研评判的相关机制,对调整农业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本文以黑龙江地区科研成果情况为例,就新常态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对策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5个蓝莓品种的越冬期间抗寒性比较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以5个蓝莓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在黑龙江绥棱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越冬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供试品种的抗寒性比较为‘美登’>‘齐伯瓦’>‘北蓝’>‘蓝丰’>‘康维尔’。


拟南芥AtOFP8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Columbia-0拟南芥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拟南芥转录因子AtOFP8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AtOFP8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和逆境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它AtOFP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AtOFP8基因全长954bp,编码蛋白由221个氨基酸组成,是一个分子量为25.466kDa的不稳定蛋白,该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定位在细胞核中,亲水能力较强;AtOFP8基因在根和花中表达较高,在高温干旱等环境下转录水平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