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潜力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挖掘虫生真菌资源,获得高效生防菌,本文利用大蜡螟诱集法从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土样中筛选虫生真菌,其中选取了一株虫生真菌FLNXY5菌株,经形态学及18s 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KY419577)。本研究对FLNXY5菌株生物学特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致病性及对7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LNXY5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量在28℃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与25℃处理下,24 h萌发率最高达91%,无显著差异。浓度为1.0×10~9孢子·mL~(-1)的菌悬液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5 d后的校正累计侵染率为89.2%。球孢白僵菌FLNXY5的拮抗机理研究中,菌株FLNXY5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菌丝抑制率最高达40.63%,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抑制率最低为29.14%。本次研究得到的菌株发酵滤液对试验选取的7株植物病原菌菌丝没有抑制作用。


秸秆还田方式对草甸土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中有机碳(SOC)和硝态氮(N)的分布特征,为有效利用秸秆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中SOC与硝态N的变化。[结果]无论秸秆是否还田,不同耕法下土壤硝态N含量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苗期>成熟期>播种期;无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耕法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0~50 cm土层均没有出现硝态N富集现象,浅翻与深翻分别对10~20和20~30 cm土层硝态N含量影响较明显;深翻处理0~3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和浅翻分别降低8.75%、9.53%;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土壤硝态N总积累量不同。苗期以深翻还田处理积累量较大,比浅翻还田和免耕覆盖分别增加8.15和9.57 mg/kg;成熟期硝态N总积累量以免耕覆盖处理最大,比浅翻还田和深翻还田分别提高19.23%和14.68%;深翻还田30~4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覆盖和浅翻还田分别增加3.33和3.86 g/kg。[结论]同一耕法,短期内连续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低于无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深度影响不同深度土层中SOC的含量。


谷子新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引种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筛选出更适应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产量高、优质的谷子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嫩选15为对照,对引进自全国6家育种单位的9个谷子新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及穗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朝新谷8号和张杂谷6号的产量最高,分别为5 960和5 406 kg·hm~(-2),且农艺性状优良,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及周边同类地区春播。


浅谈转基因产品及其安全性
《农村科学实验 》 2019
摘要: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和话题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都已经无处不在了,这些转基因作物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是怎么样的,它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又会如何.本文就这些公众比较关注的相关的转基因热点问题进行了通俗的、科学的解答.


基于CROPWAT模型的哈尔滨地区26年大豆生产水足迹变化研究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足迹是大豆主产区作物生长期农业用水评价的新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价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水足迹组成及降雨年型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哈尔滨1986-2011年26年间大豆生产水足迹,探讨不同降水年型大豆生产水足迹及其水足迹组成来源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哈尔滨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6年间,大豆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所占的比例不同,绿水足迹为0.12~0.29 m~3·kg~(-1),是大豆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比不同降水年型大豆生产水足迹组成,在欠水年型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蓝水集聚效应,出现蓝水的5个年份主要集中在欠水年区域,蓝水范围为0.017 4~0.048 2 m~3·kg~(-1),占水足迹9.52%~28.73%;1986-2011年水足迹整体呈递减趋势,即随着农业管理技术的提升,单位产量绿水消耗量在逐渐减少。丰水年和欠水年与平水年相比,有效降雨量与大豆单产拟合方程R~2较大,表明在雨量较大或较小时降水分布对产量影响效应关系更接近于二次函数。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黑龙江大豆主产区水肥统筹管理提供依据。


早熟、高产、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8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龙育828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母本为自交系TD 01、父本为自交系T 38。201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8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328.3kg/hm~2,比对照克玉15增产11.8%;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53.2kg/hm~2,比对照克玉15增产12.2%。龙育828具有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籽粒脱水快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地区种植。


高油大豆合农7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合农7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于2007年以合丰50为母本,垦丰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连续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蛋白质含量37.24%,脂肪含量22.78%。于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对其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