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软米新品种龙粳55的选育
《山西农经 》 2018
摘要:龙粳55是2005年以丰产、杆强、半糯性的软米品种龙粳38为母本,以早熟、优质的日本品种空育16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的半糯性、优质、高产水稻软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推广。本文介绍了水稻软米品种龙粳55的选育经过以及品种的特征特性。


土壤重金属对工业大麻影响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土是当前多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近年来,工业大麻以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不高,且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与生态保护作用的特点而成为修复重土壤金属污染的植物之一。本文重点论述了修复植物工业大麻在重金属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性别、四氢大麻酚、纤维性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就土壤重金属对工业大麻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为环境治理、工业大麻新品种选育及植物修复技术提供指导。


一年一熟地区玉米茬地耕整地机组综合效益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茬地耕整地作业是玉米生产重要环节。根据玉米种植特点及耕整地作业技术要求设计耕整地机组综合效益评价流程,结合生产中应用耕整地技术及作业效果,确定一年一熟地区玉米茬地合理耕整地工艺及相应13种耕整地机组。设计包括8个定量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方法评价各机组综合效益。从全部13种作业项目、各机器系统中作业项目及耕整地工艺各作业环节涉及作业项目角度,分析玉米茬地耕整地机组综合效益评价效果。研究结果为玉米茬地耕整地机组选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茬地 机械化工艺过程 耕整地机组 综合效益评价


构建溯源平台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探析
《现代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发展速度和转化率较低。通过构建互联网追踪溯源平台实现科研、农村、农民、企业对接,提升农民利用app平台功能增产增效的积极性,使农民利益最大化,为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实效性寻求最佳途径。


蔬菜地小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小菜蛾是一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高繁殖率及强抗药性使其难以防治,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即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和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为了解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的诱集效果以及掌握性信息素的使用方法,对小菜蛾性信息素不同的放置密度和高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小船型诱捕器以每667m~2放置5个诱捕器时的诱蛾量最多,单个诱捕器平均诱捕286.75头,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作物顶部约25cm时的诱蛾量最多,单个诱捕器平均诱捕333.67头。此外,对田间小菜蛾流行规律的分析认为,哈尔滨地区小菜蛾的发生高峰在6月中上旬。


25份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评价与利用研究
《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25份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在黑龙江绥化地区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5~115d),以4个黑龙江省骨干系为测验种,组配100个杂交组合,对外引美系及100份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综合鉴定及产量分析。筛选出3个病害中抗及以上、比对照增产5%以上的杂交组合:C93×绥系614,C174×绥系614,C100×K10;筛选出5份中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且无其他不良性状的美国自交系:C62、C93、C137、C155、C174;筛选出3份耐密、抗病(中抗或以上)改良种质:C62×绥系205,C174×绥系614,C137×绥系709。为丰富黑龙江省早熟、多抗、耐密植、适合机械化玉米种质资源及外来种质本土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不同品种大豆加工豆浆的品质分析及评价模型(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传统豆制品的重要原料生产基地。为明确该产区大豆原料与其加工制得豆浆的品质、特点,该研究选取47个东北大豆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大豆粗脂肪、粗蛋白、钙、磷含量等理化指标,比较其加工豆浆的蛋白浓度、总固形物含量、感官评价、风味物质含量等品质差异。结果得到豆浆质量得率、动力粘度、总固形物、非豆腥味活性与豆腥味活性比值最高的品种分别是吉育102、吉92、吉育70、吉小8号、吉青3号。大豆籽粒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垦丰17、GY07Y16、吉82、杂交豆3号。豆浆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活性、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风味活性比呈负相关。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因子方程,确定豆浆各项指标在综合品质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建立了豆浆品质评价模型,模型系数可以根据加工目的进行相应调整。综合得分最高的5个品种为吉45(9.52)、吉育70(9.43)、吉青1号(9.28)、吉育66(9.27)、吉育102(9.21)。结合对应的大豆理化指标排序发现,豆浆品质是大豆理化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蛋白含量越高所得产品越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并不适宜加工豆浆。该研究为用于加工豆浆的东北大豆品种分级提供了参考,实现了豆浆品质的综合判别及大豆加工基础数据的分析、整合。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品质控制 大豆品种 中国东北 综合品质模型


海林农场沼肥连年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阐明连年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农场的玉米试验田进行了沼液、沼渣和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年的施用沼肥均能够增加玉米产量,而施用15000 kg/hm~2的沼液增产幅度最大,施用沼液和化肥配施的处理(30000 kg/hm~2沼液+60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施用1 t沼肥可替代107.38 kg尿素、217.90 kg磷酸二铵和80.55 kg硫酸钾,产生826.16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施用沼肥的各个处理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30000 kg/hm~2沼渣+600 kg/hm~2化肥的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可达到19246.66元/hm~2。沼肥施用后表层土壤pH值可提高0.12~0.25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这表明沼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玉米田的土壤化学性质。因此,可以考虑在有沼气工程的区域合理的施用沼肥来替代化肥,实现对沼肥的高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