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pH培养基对蓝莓根系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研究pH对蓝莓根系的影响,以野生型矮丛蓝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pH的生根培养基中,探究蓝莓根系对pH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适当提高pH水平(5.0~5.8)促进蓝莓的生根率,pH过高(6.0~6.6)生根率受到抑制;随着pH的升高平均生根数会受到抑制;适当提高pH水平(5.3~5.8)促进根长伸长,pH过高(6.0~6.6),抑制根长伸长;随着pH的升高平均生根指数受到抑制。


生物炭对大豆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各生育期生物量和苗期叶绿素含量、初花期光合生理特性和成熟期农艺性状等指标对生物炭施用的响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提高了大豆各生育期的株高,有助于大豆收获期植株各部位生物量的积累;生物炭施用后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用生物炭对照,叶绿素b含量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b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不明显;生物炭处理维持了大豆较高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说明生物炭的施用有利于提高大豆光合作用强度;较高施用量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百粒质量,提高大豆产量.


黑龙江省一、二积温区水稻花药培养条件优化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提高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水稻花药培养效率,促进该技术在粳稻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五优稻2号及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区骨干亲本的F1、F2为材料,对提高花培效率的几个关键环节如取材标准、关键时期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等进行了方法改良。结果表明:取穗以叶枕距、颖壳颜色和花药长度等多重因素为标准;适用于以五优稻2号为亲本的诱导培养基配方为进口N6+凝胶3.6g·L-1+蔗糖60g·L-1+2,4-D2mg·L~(-1);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KT 2mg·L~(-1)+IAA 1mg·L~(-1)+蔗糖30g·L-1+琼脂4g·L-1,同时辅以16h光照;生根培养基中加入3~6mg·L~(-1)多效唑,可以壮苗促分蘖,提高移栽成活率。


小区掉苗数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鉴定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明确玉米杂交组合小区比较试验中不影响产量鉴定的小区掉苗阈值,本试验以德美亚3号、鑫鑫1号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小区不同掉苗梯度下,3个品种产量与小区株数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解析产量变化趋势,绘制密度-产量分布图.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鑫鑫1号和先玉335高产理论最适密度分别为78 420、72 945和60 180株·hm-2,对小区群体产量差异无影响的小区最大掉苗株数分别为5、5和3株.


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地区耕地广袤、秸秆资源量巨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炭技术及其产业化有助于系统综合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秸秆焚烧、利用及土壤退化等突出问题,是当今研究领域热点。本文在系统分析近20年东北秸秆资源动态变化、可利用资源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基础、技术途径及发展潜力,从产业化视角综合分析评述了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市场及开发潜力等,认为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丰富,产业化条件成熟,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对促进东北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模式,提出了东北生物炭产业发展建议,旨在为解决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和农业生产现实问题,促进生物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