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两岸中俄野生大豆研究和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保护野生大豆资源,本文综合论述了黑龙江流域中俄沿江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研究和利用情况。中俄双方以野生大豆资源作为高蛋白、多粒、高产的基因供体,通过杂交利用改良了现有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了高蛋白材料和特用小粒大豆,研究了野生大豆杂交育种利用的新方法,加快了新品种选育进程。


31份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萌发期分别采用100 mmol·L-1NaCl和75 mmol·L-1NaHCO3盐碱胁迫处理,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芽干重相对值为鉴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和划分耐盐碱级别。结果表明,耐中性盐胁迫玉米自交系为1246、PHT11和1153(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耐碱性盐胁迫玉米自交系为PHT11、1246和1224(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31份玉米自交系被划分为四类:高耐盐碱自交系6个,耐盐碱自交系6个,中度耐盐碱自交系14个,盐碱敏感自交系5个。综合分析表明,自交系PHT11和1246耐盐碱性较好,可利用其开展玉米耐盐碱育种及盐碱地田间试验。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22号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 2018
摘要:为实现优质、高纤、抗病、抗倒伏育种目标,黑亚22号是以品系96034为母本,以法国品种Hernes为父本选育而成。原茎、全麻、种子产量分别6149.2、1607.1、631.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0%、23.2%和14.1%。全麻率31.3%,比对照高2.7个百分点。于2013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


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盐碱性及玉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实现盐碱土条件下煤炭腐植酸在玉米上的合理利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T1)、低量煤炭腐植酸(T2)、中量煤炭腐植酸(T3)、高量煤炭腐植酸(T4)、低化肥与低量腐植酸配施(T5)6个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处理对土壤盐碱性和玉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炭腐植酸能够明显降低土壤pH和土壤EC,且降低幅度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加。与CK处理相比,T4处理使土壤pH降低了1.83,使土壤EC降低了20%,T3、T5处理次之,T1、T2处理作用效果不明显。施用化肥、腐植酸、化肥与腐植酸配施均能提高玉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相比之下,T3和T5处理玉米整株和籽粒的干物质量二者相当,却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绿豆和赤小豆中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建立绿豆和赤小豆中氟磺胺草醚、烯草酮、精喹禾灵等10种常用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试验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25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吸附剂净化,利用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18色谱柱分离,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结果表明,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5~1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8~0.9999。3个加标水平下,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90.2%~1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绿豆和赤小豆中多种除草剂及其代谢物同时检测,对解决绿豆和赤小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绿豆 赤小豆 农药 代谢物


黑龙江地区小麦赤霉病新型药剂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延缓传统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寻找可交替使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采用田间人工接种、喷施药剂的方法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0g·L~(-1)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0g·L~(-1)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且氟唑菌酰羟胺SC增产7.5%,250g·L~(-1)氰烯菌酯SC增产4.2%,综合考虑均可作替代药剂与传统药剂交替使用。另外,无公害药剂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WP和6%低聚糖素AS的防效较高,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WP增产8.4%,两种药剂均可用于小麦的无公害防治。


马铃薯蒙头培土技术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明确早期培土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应用自主研发的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分别在马铃薯出苗拱土前培土和苗后4~5片叶及块茎形成期进行统一培土,研究蒙头培土对马铃薯各生育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出苗拱土前进行培土,出苗较对照(常规中耕)晚2~3d,但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使马铃薯主根增长、结薯茎数增加,并促进地下干物质的积累;蒙头培土使马铃薯产量提高6.3%~8.8%,其中中薯相对于对照增产20.2%~27.1%,中小薯增产26.1%~30.8%,小薯增产13.2%~26.1%。早期蒙头培土技术也是马铃薯增产的一项关健技术,此项技术为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优良基因聚合利用及大粒大豆绥农50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探索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挖掘有益基因。大粒大豆新品种绥农50是以大粒品种绥农27为核心亲本,采用三交组合聚合了丰富的国内外优良遗传基因选育而成。该品种2017年审定推广,脂肪含量19.88%,蛋白质含量41.46%,百粒重29g,是目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已审定品种中百粒重最高的大豆新品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