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辽宁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6年秸秆深还田小区定位试验,秸秆施用量分别为0(CK)、6 000 kg/hm~2(T1)、12 000 kg/hm~2(T2)、18 000 kg/hm~2(T3)、24 000 kg/hm~2(T4),将秸秆还入>20~40cm土壤亚表层,利用干筛、湿筛得到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结果表明:秸秆添加与CK比可降低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级,而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mm粒级,与CK处理比秸秆的添加增加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随秸秆还田量增加,MWD值增大;秸秆深还田使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均高于CK,对>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大于0~20 cm土层;秸秆深还田可增加玉米产量,随秸秆还田时间延长,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产量增加存在差异,2016年玉米产量测定结果各处理与CK比,T1增产4.66%、T2增产6.71%,T3增产5.37%、T4增产8.82%。秸秆深还田,能够提升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碳含量,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有机碳 团聚体 秸秆还田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发酵牛粪作为牛床垫料的优势

兽医导刊 2019

摘要:牛床是奶牛长时间生活之处,且奶牛大部分时间喜欢躺卧在牛床上,健康松软的牛床有利于奶牛卧息反刍.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固液分离后牛粪加入益生菌发酵后,晾干作为牛床垫料使用,该法可极大的节省牛床垫料的成本投入,使牛粪得以资源化利用,同时益生菌的加入,可显著降低牛床及圈舍中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预防疾病,对奶牛养殖卧床的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牛粪 牛床垫料 益生菌 氨气 硫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法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移变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随深度运移的变化,为今后生产中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作物生长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容重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的年际间变化与降水量和降水变率有一定的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2 a免耕,年际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曲线基本一致,0—20 cm耕层田间持水量降低13.62%,而浅翻与深翻分别增加11.32%和27.98%;耕翻深度对20—30 cm土层水分的影响较大,随作物生长和地表覆盖度增加,4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的变化减弱。秸秆还田条件下,0—20 cm耕层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16.24%,5.08%,而土壤容重降低0.12,0.09 g/cm~3。[结论]同一耕法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无秸秆还田,降水量越少,差异越明显。与免耕和免耕覆盖比较,翻耕与翻耕还田均增加了作物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产量有增加趋势。

关键词: 草甸土 秸秆还田 耕法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环酸钙在马铃薯及植株中的残留和消解分析

中国马铃薯 2019

摘要:调环酸钙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禾谷科作物、马铃薯及其他作物中,其在农作物中的残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溶剂对调环酸钙的提取效率以及2种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剂对提取液的净化效果,最终确立了马铃薯和马铃薯植株样品用酸化乙腈振荡提取,盐析后取有机相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残留检测方法。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8%~99.0%,相对标准偏差为1.7%~3.2%;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9%~98.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8%。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2 mg/kg。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调环酸钙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半衰期为1.4~1.5 d;在马铃薯样品中的残留量均<0.02 mg/kg。

关键词: 调环酸钙 马铃薯 消解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食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种业 2019

摘要:对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63个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与食味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胶稠度与食味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即随着胶稠度提高,食味评分呈上升的趋势。通过明确主要品质性状对食味评分的影响,为今后黑龙江省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评分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中BrpR8长非编码RNA表达特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白菜中BrpR8长非编码RNA的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整体原位杂交及Northern blotting等方法,对BrpR8 lncRNA进行序列及二级结构特征、表达特性及应激应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BrpR8 lncRNA长度约261 nt,是白菜中发现的拟南芥AtR8 lncRNA (259 nt)的同源物,它具有RNA聚合酶Ⅲ转录物结构特征,在种子萌发阶段根伸长区特异表达,并响应CuCl2和SA应激环境。结果表明,BrpR8 lncRNA的发现扩大了长非编码RNA已有的物种,为非编码RNA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 白菜 种子萌发 环境应激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预测羊草水分含量的特征光谱模型研究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是牧草最为重要的品质属性,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牧草品质的变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因富含重要的维生素、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脂肪等家畜必需营养成分,在收获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生长地的水、土、气等的影响而发生营养成分损失或变质,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冗余无信息变量,提高羊草水分含量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4种光谱特征区间选择方法,包括间隔偏二乘法(Interval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iPLS)、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ackward interval PLS,B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LS,SiPLS)、和连续投影算(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建立羊草水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iPLS方法最适合用于羊草水分含量特征波长的筛选,其次为BiPLS方法,最差的方法为iPLS,同时,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2.648>2.50。这表明SiPLS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在预测羊草水分含量的应用上完全可行,预测精度在96.13%以上。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羊草水分 光谱特征波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对春小麦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促进春小麦花培育种亲本选择,对6组同一母本和6组同一父本的F_1组合的4个花药培养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亲本相同条件下,各基因型间绿苗产率与愈伤诱导率变化趋势相同,基因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基因型的绿苗分化率普遍高于白苗分化率,但祁30342/龙15-5814组合和克14-509/龙10-0629//龙10-1017组合的白苗分化率高于绿苗分化率。春小麦花药培养力存在基因依赖性。筛选出以龙35、龙春15-428为母本和龙35、龙13-3550为父本的F_1杂交组合,是花培材料的理想组合。

关键词: 春小麦 基因型 花药培养力 愈伤诱导率 绿苗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时间和波长对籽鹅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光照时间和波长对籽鹅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光照时间和波长为影响因子,采用3×3试验设计,将450只产蛋期籽鹅随机分成9组,每组50只(40只母,10只公)。以自然光、蓝光和红光三种波长的光进行光照处理,光照时间为12 h、14 h和16 h。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波长对籽鹅产蛋量、蛋重、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清比、蛋黄比、蛋壳比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红光12 h处理组平均产蛋数和平均合格种蛋数最高;蓝光12 h光照处理组籽鹅平均蛋重显著高于红光16 h处理组(P<0.05);在蛋形指数上,蓝光12 h光照处理显著高于蓝光14 h光照处理(P<0.05);在蛋黄颜色上,蓝光12 h光照处理组显著比自然光16 h光照处理组颜色深(P<0.05);在哈氏单位上,自然光12 h光照处理组显著高于红光和蓝光12 h处理组(P<0.05);在受精率和孵化率方面,蓝光14 h光照处理组的平均受精率最高,蓝光12 h光照处理组的平均孵化率最高。

关键词: 籽鹅 波长 光照时间 产蛋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高效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解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不好,药剂选择混乱等问题,本研究以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内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5种国内外防治晚疫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大生、增威赢绿、银法利、农割、金雷)的防治效果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病薯率及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明确了德国拜耳有限公司的银法利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佳的药剂,第二次用药后14天的防效达到80.10%,晚疫病病情指数为0.80极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增威赢绿和农割。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