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陇东雨养苹果覆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与细根分布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的果园管理方式可影响果树根系生长、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固存,进而改变"根-土"复合体响应关系.对西北陇东旱塬不同覆膜年限(2a、4a和6 a)苹果园表层土壤(0-20cm)细根生长进行调查,并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2mm,0.5-2 mm,0.25-0.5 mm和<0.25 mm).计算团聚体稳定性参数[>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水稳系数(WSC)]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细根生长与土壤物理结构对长期覆膜的响应,探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固持关系,揭示黄绵土物理结构稳定机制.结果 表明:6a处理通过增加表层土壤黏粒和物理性黏粒比例,改变孔隙结构,抑制细根生长,其根量、根长和根表面积仅为对照(CK)的20.97%、24.66%和41.25%;降低表层土壤团聚体力稳性,其DR0.25、机械稳定性团聚体MWD和GMD仅为CK的82.2%、74.02%和59.38%;对水稳性团聚体的保护作用低于短期覆膜(2 a),其PAD和WSC为2a处理的121.17%和54.56%.2a处理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水稳性和土壤团聚程度,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同时对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提升效果优于6a处理,为6a处理的115.66%和116.6%.大团聚体固持有机碳能力高于微团聚体,但由于长期覆膜团聚体稳定性的下降,6a处理的DR0.25为CK的82.2%,不利于对有机碳的保护,使土壤有机碳水平对团聚体稳定性变异决定性仅为29.55%.连续覆膜引发的频繁干湿交替增加了黏粒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权重,促使表土"隐形"退化,抑制苹果细根在表层土壤中的生长、分布.2a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结构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土壤有机碳累积.


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择日龄[(60±10)日龄]相近、体重[(21.13±2.07)kg]接近的健康湖羊断奶公羔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Ⅱ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使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7.26%和13.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枯草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试验羊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和亮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背最长肌肉的红度值极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肉的pH、剪切力、黄度值、熟肉率以及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具有改善羊肉品质的作用,饲粮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0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20号是以LK99为母本,以冀张薯8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早中熟,生育期89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成株繁茂,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大中薯(>75 g)率80%以上;块茎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白皮白肉,单薯质量160 g左右,干物质含量17.28%,粗淀粉含量11.64%,粗蛋白含量2.17%,VC含量139.0 mg·kg-1,还原糖含量0.29%;每667 m2产量2600 kg左右,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LK99,适宜甘肃省陇南、天水、兰州、白银、平凉地区川水地栽培.


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掌握贮藏期间萌发能力与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菘蓝种子的科学贮藏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前种子为对照(CK),设4种贮藏条件:C为自然常温干藏(20~25℃)、CG为自然常温硅胶混合贮藏(20~25℃)、D为低温贮藏(0~4℃)、DG为低温硅胶混合贮藏(0~4℃),分别在贮藏的第0、90、180和270 d时取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中渗透调节能力、酶促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并进行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下降,至贮藏结束,C、CG、D和DG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较CK分别显著下降26.50%、14.53%、31.63%和27.35%(P<0.05,下同),发芽势分别下降14.28%、3.06%、22.44%和23.47%,发芽指数分别显著下降32.31%、23.28%、38.90%和45.33%,且CG条件下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贮藏条件.此时,酶促抗氧化系统逐渐失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而MDA含量在初期下降较明显、后期下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一直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的抗氧化酶系统和贮藏物质呈正相关,但与MD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整个贮藏期,种子的萌发指标与SOD和CAT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更高.[结论]菘蓝种子适宜贮藏的条件为20~25℃下与硅胶1:1混合,SOD和CAT活性可反映出菘蓝种子的活力状况,适用于菘蓝种子活力水平的判断.


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新品系 性状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EMS对甘啤8号大麦种子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
《种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啤酒大麦种子甘啤8号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优选适宜的诱变条件,本试验对浸水萌动后的种子进行EMS诱变处理,共设置7个浓度(0.2%、0.3%、0.4%、0.6%、0.8%、1.0%、1.2%),3个时间段(8 h、12 h和16 h)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诱变浓度增加,单日的萌发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浓度下单日相对发芽率8 h>16 h>12 h;发芽势也呈下降趋势,8 h、12 h和16 h处理发芽势最大值分别为84%、66% 和82%;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显著(p<0.05).5d发芽率能达到40% ~60% 的诱变组合为0.8%+8h,0.4%+12h,0.4%+16 h;萌发指数随诱变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延长显著下降(p<0.05);EMS诱变剂对大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随着EMS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8 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受到抑制;12h处理、浓度大于0.6%,根长受到抑制;16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和芽长均受到抑制;苗期性状显示,EMS 0.4%+16 h诱变条件下,显示出叶面窄、白条叶、穗长、花芒等明显不同于ck的性状.


添加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羊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材料,分别配置浓度为1、2、3 mol/L的硫酸作为添加剂,采用条垛式堆肥进行50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C/N及氮损失率.结果表明:添加硫酸处理的堆体温度升到50℃以上需要的时间比未添加硫酸的CK处理缩短4~6 d,堆体的高温保持时间随加入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延长,EC值、种子发芽指数随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硫酸浓度为2和3 mol/L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3.0%和84.2%,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16.32%和13.16%.硫酸浓度为2 mol/L时,总氮损失率最低为24.03%,保氮效果最好.羊粪条垛堆肥过程中,分别在第0、10、20 d添加浓度为2 mol/L的硫酸2 L/m3,不仅可以加快堆肥腐熟进程,而且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保氮效果显著.本研究为硫酸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粪污堆肥生产优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468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农业经济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增强发展能力是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基础.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题,对甘肃省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实名制调查,指出了影响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从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持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强化"精神扶贫工程"实施、持续强化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水、氮、钾互作对砂田嫁接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北砂田嫁接西瓜生产中水肥管理不当常造成品质下降.研究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水、氮、钾三因素组合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北砂田嫁接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金城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微区试验.以水(W)、氮(N)、钾(K)为3个主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确立了 3因素5水平试验,共11个处理.测定西瓜产量和品质,分别建立产量、平均含糖量与水肥用量二次回归拟合数学模型,并计算产量和品质目标下的水肥用量.[结果]主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对西瓜产量的影响顺序为W>N>K,水对产量的正效应和氮对产量的负效应均极显著,钾对西瓜产量影响不显著.对西瓜品质的影响顺序为N>K>W,氮、钾对西瓜品质的正效应和水对西瓜品质的负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西瓜产量的耦合效应分析表明,交互效应表现为NxW>NxK>WxK,WxK的交互效应大于氮的单因素效应.对西瓜品质的耦合效应结果为WxK>WxN>NxK.产量与水肥回归模型计算得出,西瓜产量超过60t/hm2的W、N、K组合方案为灌水量808~1017 m3/hm2、N 231~293 kg/hm2、K2O 177~258 kg/hm2;西瓜平均糖含量在11%以上的水肥方案为灌水量555~876 m3/hm2、N 226~279 kg/hm2、K2O 217~271 kg/hm2.[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砂田嫁接西瓜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产量超过60 t/hm2,平均糖含量在11%以上的适宜灌水量为808~876 m3/hm2、N 231~279 kg/hm2、K2O 217~258 kg/hm2.


铜镍复合胁迫下不同植物形态和生理响应差异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金昌主栽的7种植物为材料,采用砂培法,设置不同浓度铜镍处理(0、200、400、800和1600mg/kg),研究其对铜镍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及耐铜镍性差异.结果表明,随铜镍浓度增加,各植物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鲜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尖数均降低,以紫花苜蓿的株高、鹰嘴紫云英的地上鲜重和根尖数、黑麦草的地下鲜重和根直径、早熟禾的根体积和根长、草木樨的根表面积下降最小;叶、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S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且在铜镍浓度为400或800 mg/kg增至最大,叶、根丙二醛、脯氨酸、Ni2+和Cu2+含量逐渐增加,叶和根丙二醛含量以鹰嘴紫云英和早熟禾增量最低,鹰嘴紫云英的地上Ni2+、地上和地下Cu2+含量增加最多.主成分分析显示地下鲜重、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大范围内筛选抗铜镍植物的参考指标;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种植物耐铜镍性强弱顺序为草地早熟禾>鹰嘴紫云英>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红豆草>白三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