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高羊茅干草营养成分含量

草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干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于甘肃省庆阳市采集101份高羊茅样品,将湿化学分析结果和NIRS结合,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最终建立了高羊茅干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这7种营养成分的预测模型,其中建立的CP和DM的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3.53和2.55,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预测成分含量;OM、NDF、ADF、EE和Ash的预测模型RPD值为2.17、2.04、2.06、2.06和2.02,所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一些饲料生产中的参考.

关键词: 高羊茅;反刍动物;近红外光谱技术;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亚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我国亚麻育成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通过对我国亚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我国亚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7份亚麻育成品种粗脂肪质量分数在34.86%~42.19%之间,平均37.22%;亚麻酸质量分数在39.8%~59%之间,平均49.04%;木酚素含量在5.34~10.99 mg/g之间,平均8.84 mg/g.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3.62%~14.62%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硬脂酸和木酚素,变异系数大于10%;最小的是粗脂肪,为3.62%.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木酚素、亚油酸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极显著负相关,与油酸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和硬脂酸负相关;木酚素与棕榈酸、硬脂酸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油酸负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油酸、棕榈酸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把127份亚麻育成品种划分为4类,第Ⅰ类油酸含量最高,亚麻酸含量最低;第Ⅱ类木酚素含量最高,粗脂肪、亚油酸含量最低;第Ⅲ类粗脂肪、亚麻酸含量最高,油酸、棕榈酸含量最低;第Ⅳ类亚油酸含量最高,木酚素、硬脂酸含量最低.

关键词: 亚麻 育成品种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根腐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防治青稞根腐病的生防放线菌,从大田采集健康青稞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青稞根表及根际土壤进行放线菌分离筛选;以青稞根腐病原菌木贼镰孢为靶标,利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选取平均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用发酵液法进行复筛并计算其生长抑制率;采用盆栽法测定生长抑制率较高菌株的防效及致病性,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16株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中,复筛得到2株对青稞根腐病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菌株,分别为H35-1和AP11;测定其对青稞根腐病的防效发现,H35-1的防效为30.74,AP11的防效为48.31.对防效较好菌株AP11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酸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的遗传距离为零,1 000次重复自展支持值为100,鉴定其为酸疮痂链霉菌.致病性分析发现,该酸疮痂链霉菌不具有致病性.本研究为青稞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了菌种资源,为青稞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稞;放线菌;根腐病;酸疮痂链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挖掘桃低温应答相关基因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度是影响桃树生长发育以及地理分布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为解析桃品种丁家坝的抗寒机制,挖掘抗寒关键基因,本研究选取低温耐受型丁家坝和敏感型加纳岩桃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在4℃条件下处理2、6和12 h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转录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诱导下两种桃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冷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并在6 h时出现激增。同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重要渗透调节物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丁家坝的增长趋势高于加纳岩。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丁家坝和加纳岩在冷处理下分别鉴定到569和505个差异基因。丁家坝鉴定到的569个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植物和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MAPK信号通路以及MPK3/6、WRKY22和WRKY24等相关基因在丁家坝的抗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桃抗寒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桃抗寒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候选基因。

关键词: 低温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9只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T1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香芹酚(2 g/d),试验2组(T2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百里香酚(2 g/d).从正试期第10天开始,连续5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正试期最后1天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1、3、5、7 h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数量.结果表明:1)各组绵羊在采食后1 h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采食后3 h瘤胃液pH均降到最低,而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最高,采食后3、5 h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3h最高,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1 h最高.2)从平均值看,与对照组相比,T1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液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香芹酚和百里酚香均可影响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且香芹酚还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关键词: 香芹酚;百里香酚;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纤维降解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陇春4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6年以永2312为母本、高产中间材料4035(中作871/永326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7-2011年通过北育(甘肃省武威市)南繁(云南省元谋县)对后代进行定向选择,2015年获得稳定株系(原代号8509-6)。2021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10003。1特征特性陇春42号属春性小麦。生育期100 d左右,与对照宁春4号熟期相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MMI模型分析胡麻品种稳定性、适应性与试点代表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分析胡麻区域试验资料,科学评价参试品种(基因)与试点(环境)效应,为胡麻品种登记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基于2015至2016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分析了参试胡麻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年20点次试验基因(G)、环境(E)和交互作用(G×E)均达显著水平(P<0.05),环境(E)、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对胡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AMMI模型将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分解为3个互作显著的主成分(IPCA1,IPCA2,IPCA3),分别解释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G×E)变异信息的62.10%、21.19%和6.32%.按照稳定性参数值(Di)大小排序,参试品种Di值大小顺序为G10>G2>G9>G4>G1>G5>G6>G7>G8>G12>G11>G3,12 个参试品种中 G3、G11 和 G12 的稳定性最好,G10、G2和G9稳定性最差,其余品种稳定性一般;试点Di值大小顺序为E2>E6>E7>E4>E1>E8>E3>E9>E5>E 10,10个试点中E2(景泰县)试点代表性最好,E10(镇原县)代表性最差.受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大小(G×E)的影响,不同品种在不同试点具有其特殊适应性.AMMI双标图更直观地展示了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的代表性.本研究为甘肃胡麻区域试验试点设置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在甘肃中部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条件栽培种植,以陇单4号为对照,青贮为终端利用目的,测定供试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文玉 3 号的干草产量最高,为 33 026.72 kg/hm~2;株高3.42 m,倒伏率低;保绿性为2级,青贮等级为1级,相对饲喂价值 (RFV) 为156.52,排名第5位。陇单4号产量最低,为 22 603.75 kg/hm~2,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根据田间表现、干草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分析,10个玉米品种中,文玉3号是比较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

关键词: 饲用玉米 营养价值 广河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东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关键词: 大豆;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特征;世代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秆基部节间特性和木质素合成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开展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研究对指导燕麦抗倒伏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燕麦品种蒙燕1号、坝燕6号为抗倒伏材料,以定燕2号和青引2号为易倒伏材料,分析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基部伸长节间形态特征,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差异,探讨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形态特征与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酶活性同燕麦抗倒伏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易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倒伏程度轻,田间实际倒伏率低。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长度较抗倒伏品种高34.17%、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粗度、秆壁厚、茎重、密度、充实度、抗折力、穿刺强度分别较易倒伏品种高29.11%、26.18%、25.80%、27.97%、34.61%、36.23%、36.60%,抗倒伏品种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品种。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抗折力和穿刺强度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62,r=0.9638),与田间实际倒伏率显著(P<0.05)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07)。抗倒伏品种茎秆木质素合成酶酪氨酸解氨酶(TAL)、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高,促使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积累了大量的木质素,提高了细胞壁木质化强度,增大了茎秆机械强度,进而增强燕麦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燕麦 抗倒伏 木质素 酶活性 茎秆抗折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