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甘肃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性状和环境鉴别力评价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甘肃省2018—2019年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区域试验中丰产、稳产和适应性强的品系,同时评价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本研究收集整理2018—2019年在甘肃省安定区、秦州区、渭源县、永昌县、临夏县、庄浪县6个试点种植的各育种单位育成的15个品系的产量数据,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模型(GGE)联合对产量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评价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环境的鉴别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系的产量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互作效应(G×E)中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其次是基因型效应,互作效应占比最小.AMMI分析结果显示,丰产稳产的品系是0730-185;品系凯薯2号、0730-156和0730-185在永昌县的适应性较好,庄薯8号在安定区的适应性较好,GN-99、W1在渭源县的适应性较好,GN-99、GN-122和W1在临夏县的适应性较好;AMMI环境的鉴别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年的永昌县、2018年的安定区、2019年的临夏县等.GGE分析结果显示,丰产稳产的品系是GN-99;品系凯薯2号在永昌县的适应性最好,品系GN-122在渭源、安定区、秦州区、庄浪县、临夏县适应性最好;GGE环境的鉴别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年的永昌县、2019年的临夏县、2019年的安定区等.利用AMMI模型和GGE模型共同对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联合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并筛选优良品种.两种模型对基因型丰产性分析的准确性取决于其解释变异的大小,AMMI对基因型稳定性和环境鉴别力的分析优于GGE,GGE对基因型适应性分析优于AMMI.两种模型鉴定出高产稳产品种(系)有GN-99和0730-185;高适应性的品系试点组合有GN-122-临夏县、GN-122-庄浪县、GN-122-秦州区、GN-122-安定区、GN-122-渭源县、凯薯2号-永昌县;环境的鉴别力最好的两个试点为永昌县、安定区,其他试点均属于以上两试点的品种生态亚区.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和后续的区域试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鉴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分析优化早酥梨醋发酵培养基

中国调味品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早酥梨醋的产量及品质,该实验以工业化菌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添加对总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碳源添加方式以及氮源和无机盐的添加范围,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较优发酵培养基.结果 表明,早酥梨汁中分3批加入总量6%的蔗糖可促进发酵,提高总酸含量;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早酥梨汁中添加氯化铵0.27%、硫酸镁0.23%、磷酸二氢钾0.05.采用此培养基进行早酥梨醋发酵,总酸含量可达到57.03 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总酸含量提高了16.3%,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早酥梨醋;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黄土高原旱作区果园4种水肥管理模式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旱作区果园土壤水肥管理模式效应,为优化苹果园水肥管理、实现水肥最佳匹配提供依据。在甘肃陇东旱作区苹果园,选择水肥膜一体(T1)、垄膜集雨+沟内覆草(T2)、施肥枪“肥水一体”(T3)等3种主要模式,以传统清耕果园土壤施肥(T4)为对照,测定分析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叶绿素和叶片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旱作区苹果园0~60 cm土壤中,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且递减幅度逐渐减弱;浅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中、下层(20~60 cm)土壤;不同水肥模式、土壤深度全钾含量均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土壤养分浅层富集和土壤富钾特征。苹果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降幅均显著低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不同水肥模式土壤矿质养分的消耗程度不同,浅层土壤表现更加明显。在0~20 cm土壤中,T4(CK)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模式,而果实成熟期又显著降低,表明清耕管理土壤保肥及养分持续供应能力较低。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苹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大,T3幼果期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和T4,但与T2差异不显著。不同模式不同时期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随苹果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而叶片钾含量呈“升-降”态势;至果实成熟期叶片氮、磷、钾含量达到最低。T2的可溶性糖、总糖和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T4,但与T1和T3差异不显著。旱作区苹果园推广应用“垄膜集雨+沟内覆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苹果生长发育 水肥管理模式 旱作区 矿质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制种玉米病害发生及农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

草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河西制种玉米(Zea mays)生产连茬种植和高水肥栽培,导致病原富集、病害发生种类增加、危害加重,且以土传和种传病害为主.本文分析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调研结果,参考相关研究报道和制种基地建设实际,提出农牧结合绿色防控途径:1)玉米种业与草牧业融合发展,制种田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拮抗微生物,培育健康土壤.2)果穗适期早收,秸秆青贮饲料化高效利用,降低病残体田间遗留,阻断病菌侵染链条.实施去雄收获等制种关键环节机械化,节本增效,减少人工操作传病机率.3)推广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节水节肥,遏制病害传播蔓延.4)加快高标准制种农田建设,深翻灭菌,轮作倒茬,改善土壤性状,加强耕作栽培,削减连作障碍.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防控制种玉米病害,促进河西玉米种业与草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制种玉米 秸秆饲料化 种业与草牧业结合 水肥一体化 高标准农田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育种 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GE双标图法的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准确评价春小麦新品种在区域试验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辨别力.[方法]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5~2016年甘肃省西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的20个参试小麦品种(系)在5个不同生态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陇春39的丰产稳产性好,地域性较强,适合在白银和武威等生态类似区域种植;甘育4号适应性较强,可在在甘肃省西片区域各试点种植,尤其适宜在甘肃黄羊和张掖类似区域进行推广.同时,对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各试点进行分析,发现酒泉试点的辨别力和代表性最强,是较为理想的试点;武威试点对品种的辨别力较弱,并且它与其它很多试点之间存在负相关,建议适当调整武威试点.[结论]本文展示了Genstat软件中GGE双标图在小麦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新品种和试点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

关键词: 春小麦 Genstat GGE双标图 丰产性 适应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监测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啶酰菌胺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3个生态区160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19 μg/mL,EC50范围在0.01~0.88μg/mL.平均EC50高低顺序依次为南部湿润区>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中部旱作雨养区,南部湿润区63株菌株的平均EC50为0.21 μg/mL,EC50范围在0.02~0.88 μg/mL;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52株菌株的平均EC50为0.19 μg/mL,EC50范围在0.04~0.62 μg/mL;中部旱作雨养区45株菌株的平均EC50为0.16 μg/mL,EC50范围在0.01~0.54 μg/mL.正态性检验表明,甘肃省3个生态区160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EC50值呈现连续性负偏态分布,曲线平坦.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分化,平均EC50=0.19 μg/mL可作为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啶酰菌胺是甘肃省玉米大斑病害高效防控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大斑病菌 啶酰菌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除草剂对黄芪田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几种除草剂对黄芪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黄芪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开展了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3种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对黄芪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推荐剂量下,24%乙氧氟草醚EC、48%灭草松AS、25%氟磺胺草醚AS和70%嗪草酮WP均对黄芪安全且对阔叶杂草藜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82.44%和83.39%以上,但仅70%嗪草酮WP对阔叶杂草繁缕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86.17%和91.47%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总体防效,以70%嗪草酮WP表现最为突出,经土壤处理方式施药后60 d,对阔叶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82.69%和85.69%以上;采用茎叶喷雾处理方式施药后45 d,对阔叶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88.49%和92.46%以上.其次为25%氟磺胺草醚AS,其对阔叶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在56.90%~72.79%之间,鲜质量防效在62.69%~76.09%之间.[结论]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对黄芪田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且对黄芪安全,在黄芪田杂草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 除草剂;黄芪;阔叶杂草;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主粮化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主粮化加工专用品种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为筛选出适合主粮化加工专用品种,完善马铃薯主粮化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专用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对参与筛选的25个品种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聚类和相关性综合分析,得到综合性状优、适宜主粮化加工的专用品种8个,分别为陇薯15号、陇薯7号、陇薯14号、陇薯12号、青薯10号、陇薯10号、青薯9号和庄薯3号.这类主粮化专用加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44%,维生素C含量高于0.65 mg/kg,锌含量高于0.21 mg/kg,铁含量高于0.10 mg/kg,硒含量高于1.19μg/kg,钾含量高于44.92 mg/kg,钙含量高于0.52 mg/kg,镁含量高于0.97 mg/kg.这些计量化参数为构建主粮化马铃薯专用品种遴选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主粮化 营养品质 评价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南州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演化规律

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南州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演化规律,本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植被特征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深,莎草科、蔷薇科和毛茛科等科属毒杂草逐渐代替禾本科优质牧草优势位,植被高度、盖度、草产量、多样性指数降低,重度退化草地较轻度退化草地草产量降低了约2000 kg/hm2;土壤理化性质全氮、全磷、全钾、孔隙度、粉粒含量下降,pH值、全盐、容重及黏粒含量升高,由轻度至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全磷含量下降了 0.67 g/kg,土壤全钾含量下降0.62 g/kg;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蔗糖酶活性由轻度至重度退化草地降幅最大,可达0.45 mg/g/24h;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重度退化草地较轻度而言细菌数量降低约5×106cfu/g,放线菌降低约5×105 cfu/g,真菌增加约2×103 cfu/g;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因子与退化程度的相关性性强,相关系数在0.92以上,多为0.99甚至1.因此,甘南州高寒草甸随退化程度加深,总体呈现出草地优势种消失,植被高度、盖度、草产量、多样性下降,土壤养分及活性降低,并呈现向盐碱化、荒漠化演替的趋势.本研究为甘南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预测、管理、恢复等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